火线转产!华菱西厨紧急“跨界”生产口罩 “迫不得已”研发口罩机 调试成功即可上市
康健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线“火力全开”生产口罩
从疫情发生到决定建口罩厂,仅用了3天时间;从设备进厂,到首批口罩销往国外,只用了10天时间,这个三月,对位于博望区的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注定是段不平凡的日子。
口罩、口罩机从无到有,迅速上线,这家原本与防疫用品生产毫无关联的出口型企业,在疫情影响,出口受阻的当口,抓住防疫用品市场需求旺盛风口,快速转产出口型口罩,甚至自己研发口罩机,写就了一段逆势复苏的外贸佳话。
4条生产线“火力全开”
一天生产一次性口罩40万只
3月31日下午,走进马鞍山康健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车间正中间,4条生产线机器轰鸣,打片、订耳线……“火力全开”生产一次性口罩。车间两侧,一台台缝纫机整齐排列,为了赶进度,人工生产和机器操作齐头并进。
康健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就是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口罩生产分公司,于2月底注册,3月中旬正式投产。在马鞍山,提起华菱西厨,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家成立20多年,集研发、生产、销售食品机械、商用智能厨房设备及厨房工程设计、安装为一体的民营企业。这样一家企业为何做起了与主营产品毫不搭界的口罩?公司董事长许正华用了“无心插柳”这个词来解释。
原来,今年1月底,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口罩价格飞涨,并且一罩难求。“当时的价格是5.5元一个,还根本买不到,我们公司600多名员工,一天光口罩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许正华说,正当他为口罩一筹莫展时,长期合作的德国、日本、罗马尼亚客户捐了8000多只口罩,缓解了公司燃眉之急。这件事也给了许正华启发,全国口罩供应紧张,博望民营企业上千家,对口罩的需求肯定非常大,为什么不自己生产口罩呢?
说干就干,3天后,公司高管开会正式决定成立口罩生产分公司。接着就是采购设备、投产,3月中旬,口罩正式下线。但此时国内疫情已经好转,口罩需求减少。然而国外疫情蔓延,对口罩的需求非常大,并且受国外疫情影响,以出口为主的华菱西厨外贸受到冲击,国外订单纷纷延期。“要变危机为商机。”许正华抓住时机,国内走不了就改走国外。
“华菱西厨原本就有很多海外客户,他们看到我们生产口罩的信息,纷纷下订单。”许正华打开手机,给记者看手机里的订单信息,马来西亚、印尼、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客户都预订了,一个星期左右,口罩外贸收汇已达到10万美元。
“我们每天生产量在40万只左右,基本上还没下线就被预订了。”康健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修嘉介绍,为了赶订单,近200多名工人每天两班倒,尽最大努力尽快交货。
就在记者走出车间时,门口停着一辆依维柯的车子,工人们正往车上搬打包好的口罩,“这批货将发往德国。”许修嘉介绍道。
利用自身优势研发口罩机
成品还没出来就有十几个订单
生产口罩其实并不是许正华的全部计划,他还有一个小目标,利用华菱西厨原本的制造业优势,研发口罩机。而提及做这件事的初衷,许正华用了“迫不得已”这个词。
原来,口罩厂投产前,华菱西厨花了200多万购置了4条全自动生产线。“那个时候全国都在抢口罩生产线,我们早就付款,但一直等不到货,后来没办法派了两个人守在厂家,看着设备下线、装运,才总算把设备买齐了。”许正华说,设备到了,对方的调试人员却来不了,公司只好自己请调试人员,但忙活一星期,依旧没调试好。
生产防疫用品就是和时间赛跑,华菱西厨的设备工程师急了,就把生产线给拆了自己研究。这一研究他们发现,口罩机的设计原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吃透了技术,这群有着丰富经验的设备工程师就买回现成零配件,自己组装、调试。” 许修嘉说,目前口罩机基本已研发成功,正在进行调试,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一切正常,就会投向市场。
然而,记者也了解到,尽管华菱西厨的口罩机还躺在实验室里,国外客户就已经迫不及待下单了。“已经有十几家客户想要购买,不过我们还是劝他们再等等。”许修嘉说,他们只会将成熟的产品销往市场,这样才不会砸了招牌。
不砸招牌其实就是为了树品牌,许修嘉表示,一旦调试成功,公司计划将口罩机作为另一个主打产品,进军海外市场,争取在今年外贸“压力山大”的背景下,也能开辟出一条新的外贸通道。
文图/记者 王永霞
实习生 齐心园 通讯员 程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余萍)市气象台4月2日16时发布天气预报: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清明期间马鞍山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未来一周全市气温缓慢...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