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交流互动 激荡议政活力 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侧记
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作为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重头戏,在1月4日下午的专题议政会上,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各个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面对面,围绕建设“智造名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生态福地”、创新社会治理等主题真诚互动,为全力推动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积极建言献策。
文/记者 张令琪 刘挺 高文亮 季晨辰杨正文 余齐斌 邓婷婷 廖岚钧
图/记者 邵纪明 孙道军 蒋雯
建设“智造名城” 智能制造激发提质增效新动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要想把马鞍山打造成为“智造名城”,就必须让“智造”体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每个环节。出席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第一联组的委员们围绕“建设‘智造名城’”这一关键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
“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一招。”钱光红委员认为,马鞍山靠制造业起家,也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培育智能制造人才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门槛和成本,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加速“智变”。通过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步伐,打造更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以“智”提质增效,推动“马鞍山制造”向“马鞍山智造”加速跃升。
宁马两市交流合作不断“提速”,为马鞍山打造“智造名城”提供了重要机遇。朱兴江委员说,宁马两地人文相亲,随着两地签署《南京市与马鞍山市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指挥部(管委会)揭牌,江宁、博望两区交流合作和跨界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他建议,要从规划角度高起点共建示范区,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协同发展建设。
工业历来是马鞍山的城市名片,是马鞍山经济的“基本盘”。马鞍山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既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战略支点,也是实现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施力重点。贺应旭委员建议,马鞍山应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推进宁马“智造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转理念、搭平台、创条件、汇资源,马鞍山一定能实现由“制造之城”向“智造名城”转变。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集全力打造区域未来竞争新优势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马鞍山来说,是重大责任,也是重大发展机遇,更是重大现实考验。出席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第二联组的委员们围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关键词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
秦正林委员认为,特色产业示范园是发展马鞍山经济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因此,要从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内动力、优化规划布局提升竞争力、促进要素供给强化保障力等三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马鞍山市特色产业示范园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刘杨委员就“对接招商引资助推深度融宁”提出联合招商、错位招商、承接招商、共享招商等四点建议,通过建立两地招商合作机制,围绕南京做配套,发挥马鞍山基础工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承接苏浙沪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南京的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养老等机构到马鞍山办分支机构。
马鞍山市因人文自然禀赋优越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王亚子委员认为,要以马鞍山旅游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为主线,整合发掘马鞍山旅游资源空间优势,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魏芯委员认为,要向资源要产业,用产业思维经营旅游、文化、生态等资源,真正让马鞍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马牛委员认为,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宁波市在融入上海都市圈、滁州市融入南京都市圈、惠州市融入深圳都市圈等。李德俊委员认为,外地先进经验要借鉴,马鞍山本地优势也要不断发掘,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在思想上行动上融入长三角。
打造“生态福地”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起于钢铁,兴于生态。作为一座重工业城市,马鞍山产业追求绿色增长,城市积累绿色财富,百姓享受绿色福利,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迈向协调发展两不误,正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出席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第三联组的委员们围绕“打造‘生态福地’”议题,就如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积极建言献策。
马鞍山矿业资源丰富,然而乱采滥挖为城市留下的是与绿水青山格格不入的“疮疤”,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实现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许晖委员建议对结束生产的采坑、尾矿库、排土场实施生态复绿,加快发展绿色矿业、资源综合利用矿业,着力发展工业旅游业。针对东部矿区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黄河清委员认为应统筹规划矿业资源循环发展及生态修复,做到规范化生产、生态化修复,最终实现科学修复、文旅一体。
在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过程中,水环境治理是其中重要一环。段蔚平委员认为,马鞍山市应尽快制定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或相关细则、非标工程管理办法等,强化质量监督机制和网络排查,优化污染物排放标准。黄山委员则建议,应标本兼治、建管同步,加快健全完善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现黑臭水体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马鞍山市有一半以上人口在农村,要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绕不开“三农”问题。李淼委员和王诚委员分别就城区棚户区改造和补齐农村法律服务短板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李淼委员建议,城区棚户区改造要用规划引领提升品质,通过健全机制保障改造力度,探索创新,优化管理,解决“村转居”群众的后顾之忧。王诚委员建议进一步拓宽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理顺服务关系,建设人才队伍,建立考评机制,健全保障体系,补齐农村法律服务短板。
创新社会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一座让百姓拥有幸福感、安全感的城市,其社会治理也一定是精细的而非粗放的。新时代新挑战,马鞍山该如何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出席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第四联组的委员们直奔“创新社会治理”议题,贡献真知灼见。
社会治理工作要始终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汪昌斌委员认为,创新教育治理,应不断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发展、终身教育加快发展,全力构建全民教育体系。陈晓梅委员建议,政府应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合理调配资源,多措并举、强县活镇,做大做强现有医院,增强基层医疗实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务人员待遇。
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人人有责。吴雄委员表示,脱贫攻坚到了决胜关键,贫困边缘人口更需要社会关注和帮扶。他建议,要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强化贫困边缘人口的精准识别和救助力度,形成联动救助格局。来自体育界别的徐云委员则表示,体育社会组织要想参与社会治理,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体育社会组织释放更大空间;培育和发展多类型组织,实现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加强组织专业化建设,全力提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大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其最终落脚在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黄英俊委员建议,马鞍山要以创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城市为契机,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搭建心理健康援助热线、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举措,推动社会心理健康工作发展。
新闻推荐
建肺腑之言 谋发展之计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侧记
1月3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分组讨论了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市政协主席李群...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