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大一强” 修复长江生态 一江两岸铺画卷 生态福地添新彩
2019年12月13日,深受市民期待的打卡网红地——杨树林滨江生态湿地一期工程正式对外开放,5670米园路环绕3000亩湿地公园成为继薛家洼后,市民又一“打卡地”。
长江浩荡东流,杨树林北接薛家洼生态游园,南连滨江文化公园,杨树林滨江生态湿地建成后,再加上采石矶景区,长江马鞍山段东岸景点成功串联成线,成为一道滨江绿色风景线。
而更早一点的网红景点——薛家洼,则从人人避之不及的脏乱地到市民周末休闲“打卡”地,不过半年时间。
曾经的薛家洼,渔民、渔船聚集地,非法码头林立、乱搭乱建严重、江面垃圾泛滥,市民避之不及。今天的薛家洼,亲江近水,远看碧水长流,近观草木茵茵,湿地、游园点缀其中,风景美不胜收。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先矿后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过程,导致长江马鞍山段岸线布局了较多的重化工企业。79.12公里,曾经如诗如画的长江岸线,逐渐蒙尘。
为了母亲河的一江碧水,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一马当先的马鞍山,又打响了一场“长江保卫战”。
“唯有绿色发展,方能一马当先。”共识之下,是城市全新的定位: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之路;全城动员,一场围绕长江生态治理的“三大一强”攻坚战酣畅淋漓、鼙鼓动地。
高温酷暑下,沿江三大一强重点工地上施工队伍挥汗如雨,日夜拼搏。
江边非法砂场码头,党员干部白天忙着拆除工作,晚上打着点滴。
世世代代以长江打鱼为生的渔民,在政府的引导帮助下,拆船上岸,退补转产,渔民变市民。
汗水流进江水,江水才会变清。于是——
紧邻长江边的水泥厂,曾经砂场、小码头云集的岸线,变身绿韵叠翠、风景优美的滨江公园;曾经废弃的钢渣堆蝶变水清景美的滨江森林带,为母亲河系上一条“绿丝带”;按照“一轴、五区”的空间架构,打造长江东岸23公里岸线“滨江绿色风景线”,成为这座临江城市的“城市生态客厅”。
全面治理35处城市黑臭水体,其中28处已初见成效,入选全国首批(20个)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江水清几许?江豚来见证。随着长江马鞍山段水质的改善,如今,江豚越来越频繁出现在长江马鞍山段的江面上。
不断创新、强力推进,唯如此,长江才会实现长治。
率先全省完成全市渔民退捕转产。全市1407条持证渔船、3739条辅助渔船全部拆解完成,全市11260名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序列工作,告别“水上漂”,长江水域生态功能将逐步修复。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马钢三年累计压减炼铁、炼钢产能近500万吨,相当于减去了一个中型钢铁企业。
加速转型脚步产业迈向中高端,全省最大单体工业项目之一,奥克斯智能家电制造项目,不到一年就完成近70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
先学先试,全面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从“数量论英雄”向“亩均论英雄”转变,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让“优等生”“好马配好鞍”,提升“智造力”,真正把绿色环保效益好的企业招进园区,同时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展现马鞍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记者 陈邦兵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解读 经2019年9月27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马鞍山市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马鞍山市文明行
为什么要制订出台《马鞍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有哪些主要内容?《条例》的适用范围有哪些?违反《...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