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清 两岸美 城市兴 马鞍山市加快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建设述评

马鞍山日报 2019-12-25 03:01 大字

记者 陈邦兵

11月15日,马鞍山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马鞍山市迈向生态“高颜值”,再添一张国家级城市名片。

今年以来,马鞍山锚定“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城市定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力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高质量、快节奏、大力度推动长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着力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马鞍山样板。一系列生态治理组合拳之下,马鞍山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一江两岸绘就新画卷。

综合整治长江东岸

打造“生态客厅”

12月13日,深受市民期待的打卡网红地——滨江生态湿地(杨树林)一期撩开神秘面纱,正式对外开放,5670米园路环绕3000亩湿地公园,与市民相约在冬季。而早前部分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杨树林美景更是刷爆朋友圈。

作为一块十分罕见的江边原生态湿地,杨树林多年“与世隔绝”,周边环境脏乱差,市民很难亲近这一绿色“氧吧”。现在,市民游客可以走进这片总面积达到3000亩,由水系、芦苇、杨树林和江滩地组成的自然乐园,亲身感受这颗镶嵌在长江畔的“翡翠”的迷人魅力。

长江浩荡东流,杨树林北接薛家洼生态游园,南连滨江文化公园,杨树林滨江生态湿地建成后,再加上采石矶景区,长江马鞍山段东岸景点串联成线,成为一道滨江绿色风景线。

而更早一点的网红景点——薛家洼,则从人人避之不及的脏乱地到市民“打卡”地,不过半年时间。

曾经的薛家洼,渔民、渔船聚集地,非法码头林立、乱搭乱建严重、江面垃圾泛滥,市民避之不及。

今天的薛家洼,亲江近水,远看碧水长流,近观草木茵茵,湿地、游园点缀其中,风景美不胜收。

拆除非法建筑并复绿;打造长江石笼护坡、石堤护角;229名渔民全部上岸,告别“水上漂”……综合整治下,薛家洼变成一个集观江、生态、研学、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游园,成为市民纷纷前来打卡的网红景点。曾在位于薛家洼的原十七冶水泥厂工作过的徐嘉琳,重游薛家洼时惊叹薛家洼的快速蝶变,欣然写下一首诗歌:湿地公园品秋光,鲜花簇拥树飘香。当年粉灰新妆换,翠绿百媚蓝天扬。幽静小径绕山冈,雀跃鸟儿频歌唱。秀丽巨变薛家洼,家园温馨暖心房。

薛家洼、杨树林,都是马鞍山市实施长江东岸综合整治,打造“城市生态客厅”的成果。

马鞍山市拥有长达23公里的长江东岸岸线资源,北起省界、南至陈家圩南端,沿江纵深1-2公里,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但受产业结构限制和历史因素影响,散乱污现象长期存在、沿岸景观乏善可陈。今年,结合长江生态修复,马鞍山市制定出台了《马鞍山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东岸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确定了“环境、生态、景观、防洪”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长江东岸紧紧围绕“沿江风光展示区、湿地生态涵养区、城市生活融入区”的定位,以塑造良好的沿江生态景观为核心,运用大地景观手法,融入城市人文记忆,因地制宜展现本土特色,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打造一个生态自然、开合有度、文韵深厚的滨江绿色风景线。通过综合治理,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将形成“一轴、五区”的空间结构,“一轴”,即起于太子大道、终于釜山西路,贯穿长江东岸沿江一公里范围的沿江绿道;“五区”,即生态修复区、湿地风情区、文创旅游区、采石风景区、田园风光区。

湿地风情、文创旅游、采石风景、田园风光……如今的长江东岸,江水汤汤、景点成线、生态自然,一处处亲江近水的江景游园、湿地成为广大市民的“生态客厅”。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召开 全省顶级皮肤病专家齐聚马鞍山

本报消息记者杨正文通讯员王梅报道12月20-22日,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在马鞍山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300...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