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匠心 展示智慧 展示风采 全省监狱系统第二届教育转化技能大赛侧记

安徽法制报 2019-12-24 11:10 大字

[摘要]全省监狱系统第二届教育转化技能大赛侧记

本报记者周莹莹 通讯员尤仁祥方向

没有扎实有效的教育改造,就没有监狱的长久安全稳定。12月20日上午,全省监狱第二届教育转化技能大赛决赛在合肥成功举办,10名晋级决赛的选手同场PK尽显风采。每一名选手讲述的都是真实的案例,每一个案例背后都凝聚着监狱民警的智慧与用心。

对症攻心让“瞎子”睁眼

体检正常,眼睛却睁不开了?是患上怪病,还是另有隐情?来自马鞍山监狱的参赛民警葛新成讲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案例。

2014年11月的一天早晨,马鞍山监狱服刑人员刘某某起床时,突然声称眼睛睁不开了。这让值班民警一头雾水,“昨天晚上不还好好的吗?”赶紧送往监狱医院检查:没毛病!又送至市中心医院诊断,结论依然是:没毛病!此后,监区为刘某某安排过心理咨询,也没有效果。

2015年10月,马鞍山监狱组建了强化矫正监区,将刘某某列为重点对象。民警仔细研究刘某某的卷宗,梳理他的成长经历、犯罪过程、改造表现,并通过做“房树人”测试,最终揭开了谜底。刘某某的眼睛睁不开,不是器质性的病变,而是癔症性失明。是他感觉愧对家人,加上改造受挫,产生了“眼不见心不烦”的心理,是不良心理暗示所致的躯体化反应。

找到了问题,就能对症下药。具体治疗分两步走:第一步,释放负面情绪,恢复基本视力。第二步,正视现实问题,回归正常改造。3个月后,“病”了1年多的刘某某终于睁眼了。他彻底敞开了心扉,感激地说:“民警的用心让我又重新燃起了改造的希望。”从此,他的改造步入了正轨。

高墙里的“灵魂摆渡人”

在当天的决赛现场,包括葛新成在内的10名决赛选手都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带来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案例,成功还原了监狱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的艰难过程,有力刻画了监狱民警忠于职责、甘于奉献、摆渡灵魂的生动场景,生动体现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矫正技术的有机融合,展示了新时代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采和工作智慧。“多数服刑人员有人格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他们的异常表现或者违纪行为,往往是一种异形的诉求。作为‘灵魂摆渡人’的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为一个个迷途的灵魂指引新生的方向。”葛新成在演讲中感慨道。“有人说,监狱民警的工作繁杂,事无巨细,日久生疲;也有人说,监狱民警工作枯燥,朝督暮责,规行矩步。但我认为,能够在石缝中生长的松最耐得住风雪,能够从尘埃中开出的花最经得住岁月。”省未管所民警孙宁回忆,去年3月8日当天,她值班查房准备转身离开时,四川籍服刑人员阿某突然叫了她一声:“妈妈!”孙宁怔住了,阿某又鼓起勇气说:“之前我已经在心中呼唤了无数遍了,是你教会了我什么是自尊自爱。”孙宁十分欣慰,拉着阿某的手说:“这是我今天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以赛练兵铸“工匠精神”

经过3小时的激烈角逐,省未管所民警孙宁斩获一等奖。根据省司法厅、省总工会有关文件规定,本次竞赛一等奖选手将申报省五一劳动奖章,二等奖和三等奖选手将分别申报记二、三等功各一次。

据介绍,全省监狱教育转化技能竞赛既是民警教育转化技能练兵和竞技的主要载体,也是展示监狱教育改造成效的重要平台。本次竞赛活动自4月份启动以来,全省监狱系统共有1000多名民警踊跃报名参赛,历经全省20所监狱的层层选拔、逐级推荐,32名选手参加初赛,最终有10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

监狱民警应当有“工匠精神”,干一行、钻一行、会一行、懂一行。全省监狱广大民警将以这次大赛为新的起点和契机,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全面推进“五大改造”协同发力,大力推进教育改造创新发展,着力提升民警改造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为加快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直机关 第六届运动会闭幕

本报消息记者黄莹通讯员孙艳报道12月23日下午,市直机关第六届运动会闭幕式在市会议中心第二会堂举行。市直机关各单位负责...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