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生态优势 扮靓人居环境 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雨山行动

马鞍山日报 2019-12-18 07:44 大字

▲村容村貌整治后的九华村一、二片村民组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陈家村

▲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后的九华村

▲雨山区境内的马鞍山南高速路出入口

▲朱然文化公园

▲东湖公园

▲佳山乡三联村花园式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春盛生态园“荷花鳖”养殖基地

□赵芳雍珣

为农业撑起质量安全的“保护伞”、让农村蜕变为满园田园风光的栖居所,让农民享受改革发展和民生工程的“红利”……曾经出现在发展规划里的字眼正慢慢在雨山区变为现实。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行动、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今年以来,雨山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扩大了城区森林覆盖面积,通过做大生态优势,让人感受到振奋人心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有迹可循

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担心买到的农产品货不对板?担心农产品的产地和环境?别急,今年雨山区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只需轻轻一扫农产品上的二维码,便能立马追溯到产品信息。

马鞍山春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荷花鳖”和龟就是第一批拥有了二维码“身份证”的。每一只出厂的“荷花鳖”和龟都有自己的专属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代表一个唯一的溯源码,扫描后就能看到农产品的产地和生产日期,还能看到公司简介和饲养情况,让买家买得安心,让食客吃得放心。目前,雨山区有三家“三品一标”企业正在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另两家生产的葡萄同样贴上象征身份的二维码。

追本溯源不仅是老百姓对农产品的期望,也方便雨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的管理。通过邀请市农业农村局老师上门培训、参加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培训和到企业现场指导等方式,雨山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对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追溯,“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有效使用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标识标签,将其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上传至省级追溯平台,“三品一标”产品实施“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按时并超额完成乡镇农产品快检系统检测数据实现实时上传至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

其实,为了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有迹可循,雨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想了很多办法,贴二维码溯源只是其中一项。雨山区各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与种养殖户(企业)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推行质量安全“红黑榜”制度,指导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目前,雨山区有1家绿色农产品企业、6家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其中2019年新增1家企业。同时,雨山区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试点工作,2019年产地准出试点单位11家,共印制了1500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发放到乡镇、街道,在全市领先开展此项工作。

今年,通过对农药、农资、饲料等要素的整治以及对“三品”获证单位的执法检查,雨山区放心农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今年培育无公害农产品企业3家,目前全区“三品一标”产品总量达到7个。在马鞍山市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春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春盛荷花鳖”被评为全市“十佳名优农产品”,尹圣葡萄园“黄蜜葡萄”荣获全市 “十佳名优农产品提名奖”。

森林拥城 人与自然“美美与共”

一城青翠一城绿。雨山区不仅是拥江发展、承接产业和城乡一体的先行区,也是一座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绿色主城区。在雨山,“森林”不是一个景点,更不是公园广场,而是“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的完整蓝图,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之路。

规划是龙头,只有高起点的规划,才能带动高标准的建设。雨山区以马鞍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组织编制了《雨山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以“两翼三心三轴”总体规划布局,构筑点、线、面全方位相结合的森林城市结构体系,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全区建成7个市级花园式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1个。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53%以上,分散居住型村庄达40.2%以上。今年10月,通过了省级创建森林城市验收。

按照规划,雨山区率先将长江东岸生态修复和东部矿区修复作为“先手棋”,结合长江生态发展理念,出台了《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方案》,把东部向山矿区、中部中心城区、西部沿江片区三大区域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沿江和矿区为翼、采石河为轴、山林呈屏、水网呈脉”的规划布局,投入建设资金数千万元,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见缝插绿相结合,实现应绿尽绿。截至目前,已完成650亩矿区复垦复绿,打造了1630亩的沿江生态景观带。

美了大山大川,也要扮靓街头巷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雨山区通过规划建绿、就地增绿、拆围透绿等一系列措施,为城区镶上了一颗颗绿色宝石。走进南庄村、 九华村,但见小树黛绿,大树婆娑,一条条洁白平整的水泥路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真正可见“绿意融融”“绿色满园”,错落有致的美丽乡村尽收眼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雨山区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积极做好绿色惠民“大文章”。一方面,该区做好林业灾害预防工作,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鼓励农民林下种植养殖,发展商品林、特色经济林及花卉苗木等。目前,全区建成优良乡土绿化树种培育基地5个,苗木自给率达 80%以上,开展林产品附加值,创造就业机会,农民涉林收入逐年增加。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打造特色乡村生态休闲度假产业链,年产值达1.12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0%;绿色经济增收致富,已成为农民创收新亮点。

如今,漫步于雨山,蓝天、碧水、绿树、鲜花,优美的自然风光,清秀的园林风景,深厚的文化积淀,无不彰显着这是一个把自然与人文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城区,“诗情画意,清风绿韵满城郭,水系穿城,林茂兰芳森林都”的绿色雨山已逐步建成。

扮靓环境 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自从长江东岸综合整治以来,滨江环境变美了,成了市民周末休闲的新去处。长江岸线颜值越来越高,长江边的村庄怎能不好看——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交通便捷了,这些变化发生在几个月间,让九华村的村民直呼“想不到”。曾经连出租车都不愿来的九华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64岁的昌光荣是九华村村民,在他印象里,九华村过去的房子10万块都没人要,如今30万块都买不到。“我都快想不起来原来的九华村是什么样了。现在这里前有江后有山,交通方便了,环境变美了,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文明绿色的生活习惯。”

自今年5月中旬以来,九华村一、二片村民组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按照“五清一改”要求,对村庄进行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河塘清淤、房屋出新、改水改厕、雨污分流、疏通沟渠,变死水为活水,修建“四好”农村路、停车场、健身区域和村民大舞台,方便村民生活。

点亮扮美九华村是雨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雨山区采取“一管到底”模式,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与厕所改造。在去年超额完成农村厕所改造任务的基础上,今年,雨山区完成了采石街道陈家村、九华村共418户厕所改造,8月底启动了九华沙滩自然村约300户的厕所和污水改造,向山镇的向阳村和杜塘村1092户户厕改造正在规划设计阶段,预计明年开工建设。指导限养区3家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设施配套率均达100%。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点、痛点,雨山区持续巩固提升农村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工作,全区19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村环卫保洁队伍自然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目前,全区19个行政村全部启动了“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都得到了阶段性明显改善。结合长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雨山区将沿江采石街道九华村、陈家村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高标准设计规划建设方案,围绕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的“五化”建设要求,高规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4500万元,大部分村庄已展露新颜,欢迎八方来客。在2019年全市农民丰收节上,向山镇南庄行政村红光胜中心村被评为“全市十佳最美乡村”。

新闻推荐

万达中心:构筑“写字楼经济”新生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城市化进程也进入到全新阶段。一个新的经济现象在城市中悄然而生,吸引着越...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