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高新区: 产业聚集的“高地” 投资兴业的“热土”

马鞍山日报 2019-11-26 01:32 大字

▲共芯光子

▲易锐无尘车间

▲海思达机器人

▲中乐通信

□记者 高文亮

通讯员 王瑜

高新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对外开放、集聚创新生产要素的重要平台,是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自2012年8月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慈湖高新区全力推进园区攻坚,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从平台载体的集群化,到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再到服务升级的“店小二”模式,慈湖高新区正以超常的速度促动着“双创”的升级,引领着产业的变革。

聚焦主责主业产业集聚式发展效应明显

2012年8月19日,慈湖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安徽省继合肥、芜湖、蚌埠之后的第四个国家高新区。获得国家级金字招牌,给慈湖高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2年11月8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高新区实施扩区,将花山区原慈湖乡、慈湖街道、金家庄工业园、花山经济开发区划归高新区委托管理,同时将和县精细化工基地、乌江工业园及秀山新区部分区域作为高新区的挂牌区。扩区后,慈湖高新区总面积达56.5平方公里,其中直管区29平方公里,进一步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空间。

面积大了,体量大了,企业也多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慈湖高新区产业集聚式发展效应明显,已成功引来了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意大利迈特诺、韩国和承、美国博浪热能等著名外资企业,并吸引了以中兴集团、神华集团、立白集团、奥盛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大企业集团和以金桐化学、中橡化工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台资企业入驻。目前,园区拥有各类工业企业近千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总数分别位居全市第一和第二。

升级国家高新区七年来,慈湖高新区站在新的起点谋局布势,迎来大发展格局。以集聚度高、竞争力强、带动力好、资源环境优为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以“两镇”即智慧小镇、健康小镇;“三园”即科技创新园、产业合作园、文化创意园;“四基地”即绿色化工、节能环保、港口物流产业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一工程”即区域环境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等为载体的“2341”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电子通信、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3+1”现代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

着力招大引强以精准招商拓展发展深度

上海乐通通信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易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均是慈湖高新区外来投资商,两家公司生产的产品具有很高关联度。正是看上慈湖高新区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水平,两家公司决定在高新区合资成立安徽共芯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光子产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亿元,力求实现光子技术从光通信向其他应用领域的横向拓展,到2029年形成年10亿元产值的光子产品生产基地。项目于今年春节后开始洽谈,4月上旬签订协议,并于5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正式投产。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努力在体量大、名气大的项目招引上寻求突破。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0强企业以及央企、省属国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开展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以商招商,坚持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完成安徽共芯光子、安徽骁鹏通信技术等注册落户。强化与大院名企合作,推进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中科世通创新研究院项目、中科同向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安全项目等项目签约落户。今年1-10月,共签约注册皓元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享佳智能健康产品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总投资额超70亿元,投资方约87.5%来自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地区。

发展之要,科技为先。在促进项目落地的同时,高新区还充分利用南京及周边区域高校院所资源,加快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交流,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翻开今年前10个月的科技合作“成绩单”,一串串成果让人备受鼓舞:成功挂牌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马鞍山分中心,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的南马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入驻16家企业;复旦大学双基地项目、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项目成功签约……一个个大院大所的科研项目正向高新区加速汇聚。

突出科技创新新动能带动作用凸显

11月20日,伴随一阵大风,马鞍山气温骤降,让人感到一丝寒意,不过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却是一片火热繁忙景象,技术人员正在对即将发往广东的并联机器人进行最后的编程调试。“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推动机器人行业发展一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该公司总经理李友顺说道。正因有了创新精神的支撑,海思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实现华丽转身。从重载搬运到智能分拣,再到环境监测,海思达打造了种类齐全的机器人生产线,在工业机器人的事业版图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慈湖高新区把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连续六年在全市领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为推动现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慈湖高新区全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

马鞍山市华冶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有色金属型材生产、铝合金产品及表面处理技术研发,被列入高新区高新企业培育计划后,园区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使之成功获得认定。

据统计,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总数达到93家,占园区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7.2%。同时,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卓有成效,今年达12家。

慈湖高新区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前不久,2018年度“安徽创新企业100强”评选结果出炉,高新区宏力橡胶、名仕达涂料、博浪热能等6家企业入选,迈特诺(马鞍山)特种电缆入选2018年度“安徽省最具创新潜力企业”,均占全市入选企业25%。园区专利申报数量质量大提高,目前已完成发明专利申请616件,净增有效发明专利115件,预计全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900件,净增有效发明专利120件,位列全市前列,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示范和先导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总投资30亿元的华旺集团高端装饰新材料项目是慈湖高新区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占地面积达291亩。项目一期自去年5月份正式启动以来,慈湖高新区主要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调度,专门成立了华旺项目工作推进小组,协调解决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项目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一期项目主体厂房及附属建筑已完成80%的工程量,生产设备正陆续进场安装,下一步将进行调试预生产,预计明年春节后正式投产。整个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70亿元,年纳税突破4亿元。

从企业“出门寻策”到园区“上门问需”,慈湖高新区通过“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新机制,化解企业燃眉之急,释放经济创新活力,为园区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四送一服”、“三比一增”专项行动,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巩固拓展“1+4”企业服务模式,各部门深入企业实地调研走访,了解企业建设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工作台账,由高新区政务(企业)服务中心统一收集交办至各个部门。同时,高新区按照企业发展实际,找准服务企业工作的“痛点”,建立项目委托代办机制,全面提升从备案到投产全流程、全环节代办一条龙服务水平,让企业从签约落地到投产达效享受到优厚的制度“红利”。牢固树立亩均效益导向,加快将资源、要素、政策向优质企业和项目倾斜,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位居全市前列。研究出台《节能环保及新材料、电子通信、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着力加强对主导产业的研究、培育。也正因为如此,慈湖高新区实体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园区马钢诚兴、海螺水泥、圣诺贝、迈特诺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产值实现30%以上增长。

新闻推荐

博望高新区: 聚力“一体化”发展 紧扣“高质量”领跑

▲乔崴进▲住方项目▲沈阳机床5D制造谷工业总产值91.34亿元,同比增长15.61%,预计全年完成1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