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完成农村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安徽日报 2019-11-19 06:5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贾克帅)近日,记者自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经过两年努力,马鞍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已全面完成,425个村逐步构建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探索集体经济新形式。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马鞍山市按照“程序规范、过程公开、专业清查、群众参与”要求,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并实施一村一策,制定农村集体成员界定方案,将集体资源性和经营性资产以股份形式量化到全体成员。目前,全市425个村均已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

在农村“三变”改革方面,该市积极探索“三变”实现形式。引导各村将集体资源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开展股份合作,按股比获得收益分红,推动集体资源变资产;引导村集体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业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以及由此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主体,获得股份收益;鼓励和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入股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旅游公司+农户”等形式,开展股份合作,让农民作为股东获得收益分红。

两年来,马鞍山市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确产权归属,赋予股份权能,将全市农村可量化集体资产全部量化,保障了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实际占有权;通过股权纽带盘活村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和闲置的房屋、设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2018年,全市经营性收入村均达28.5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实现农户分红1426万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67元,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新闻推荐

横山景区发现身长1米多的“娃娃鱼”

本报消息记者慕继平通讯员张世斌报道11月17日,一条一米多长的“娃娃鱼”在位于博望区横山景区的向阳水库水域被发现。当时...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