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宁马教育合作“加速度” 打造宁马教育合作“升级版”

马鞍山日报 2019-11-14 05:24 大字

核心提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时间的指针来到2019年末,翻开宁马两地教育交流合作的记事本,一篇篇、一行行、一字字,无不记录着两地教育人呕心沥血的奔忙:开展宁马教育专题研讨,签订宁马《教育结对合作协议》,派遣校长、教师赴宁挂职锻炼……多年来,两地教育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宁马两地有着天然的缘分。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宁马融合成为两地决策者共同的语境,新时代开启了宁马两地合作的新征程,新征程也呼唤着宁马两地教育合作的新作为。在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新时代南京和马鞍山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正在开启。

“落子开花”

宁马教育合作根深基厚

由于地缘相近,马鞍山人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南京情结”。在教育方面亦是如此。一直以来,两地民间教育交流合作始终不断,在马鞍山教育人的眼里,南京教育是“模板”,是“榜样”,是需要对标看齐的“标兵”。如何将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马鞍山,造福本地百姓,是马鞍山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大事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早在11年前的2008年5月,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百年名校——河海大学在马鞍山市设立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现已更名为皖江工学院)。这是当时马鞍山乃至整个安徽省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的成立,是安徽省引进社会力量和外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安徽省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上的新探索,填补了安徽省省属本科高校水利学科的空白,促进了省内工科人才的培养。不仅如此,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建成开学,标志着马鞍山又新增了一所知名的品牌院校,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教育现代化体系,加快了全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

如今的皖江工学院,已形成霍里山和郑蒲港两个校区,设有七院二部、开设29个本科专业的规模,有力促进了马鞍山市高等教育的发展。

2012年4月,第六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在宁召开,马鞍山应邀参会。峰会上,各成员城市的领导作了共谋都市圈新发展的主题发言,签署了城市间合作协议。宁马两地教育合作协议的签署,也是峰会上一项重要内容。宁马两地签署了《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就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培训、学校往来、青少年交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标志着两地教育一体化合作工作正式启动。

挂职锻炼教育交流学习从未止步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11月1日,市教育局下发了一份校长、教师挂职通知,一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又将走出家门,前往南京、上海等地进行挂职锻炼。

像这样的挂职通知,在马鞍山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的眼里已经习以为常。而能被选派前去挂职锻炼学习,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荣誉和期盼。为学习借鉴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从2013年起,马鞍山每年坚持安排10名左右中小学校长赴南京市挂职锻炼学习1个月,至今已安排了6批63名初、高中校长到南京市区优质学校挂职培训,大大提升了全市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马鞍山市也积极邀请南京市名优校长、教师来马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为南京市中小学校长来马鞍山优质学校挂职锻炼创造条件。此外,马鞍山市还利用两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文旅资源,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环境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社会实践和研学旅行活动,有效加强两市青少年文化交流。2015年至今,两市教育、文旅与媒体合作开展“课本上的马鞍山”研学活动,逐步优化形成了10条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体现“在游中学,在学中乐”的“研学导航精品路线”,让3000多名南京中小学生亲临李白文化园、褒禅山、千字文博物馆等国学景点,在互动体验式研学中提升了文化修养,扩大了两市青少年友好交流,更推进宁马教育交流进入了一种常态化、经常化状态。

专题研讨特色办学力促一体化进程

三人行,必有我师。自2008年起,马鞍山、南京、芜湖三市教育局商定互为东道主举办南京都市圈教育基建工作研讨会,就校舍工程建筑管理、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等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研讨会,扎实推进了三地教育基建工作合作交流。

为提高城乡教科研水平、推动城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16年,马鞍山市组建了首批26对“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2017年,在此基础上,市教科院又与南京市教科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调研研判的基础上,建立宁马中小学“1+1”联合体,通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研发、教师培训、特色办学等途径,力促宁马教育一体化。

2017年9月12日,市东苑小学的两节公开课,令当时的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王飞和南京市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季红兵十分难忘。“师生大美、温文尔雅”“心中有价值、手中有章法、眼中有儿童!”两位专家对课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也成为宁马两地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建设的又一精彩而难忘的记忆。

不仅仅是常态性的互惠教研,对于一些特色化办学工作,马鞍山也在不断学习,为我所用。2017年3月,市教育局组织市二中、红星中学、安工大附中、二十二中和外国语学校等5所学校校长以及局基教科、教科院负责人,赴南京九中、宁海中学学习考察高中特色办学和“弹性离校”,直接推动了《马鞍山市关于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的实施意见》《马鞍山市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促进了马鞍山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互惠共赢

新时代教育合作再升级

“请进来、走出去。”教育需要交流,需要改变固化的理念,需要集聚全新的力量,需要开拓更宽广的视野,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市教育局也明确了下一步宁马教育合作的新方向:

签订新时代宁马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宁马教育合作升级版。在教育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校长教师挂职锻炼与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共享、中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县区与校际教育教学交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经典国学教育研学互访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内涵,紧密合作程度,提升合作成效。

继续加强宁马中小学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工作,打造交流合作品牌。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运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两市互派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实施两市校长、教师“青蓝工程”,广泛开展县区间、学校间、教研组备课组间教师网络研修。适时举办交流学习研讨沙龙,提升学习成效,共享学习成果。

柔性引进南京市教育人才,深入开展“1+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建设。推进两市“三名工作室”结对共建,两市定期互派“名校长团”“名师团”开展教育管理、教学教研诊断和提升工作,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研发、教师培训、特色办学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研究,不断提升两市教科研水平。

不断探索学前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发挥地缘优势、政策优势等,积极推进南京市名校在马设立分校或联合办学,创新学前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推进和县南京艺术学院江湾分校项目和南京“一师树”中学项目建设。

广泛推动县区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访交流合作,不断拓宽交流合作的广度。鼓励两市县区教育局之间签订友好共建协议,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联系和合作。支持两市更多学校结对成为友好学校,在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开展经常性“手拉手”活动,促进学校之间深度合作与交流。

新闻推荐

慈湖高新区全力推进与南京江宁联动发展 精准对接促融合 文/记者 王贤俊 况安轩 通讯员 邱雪 图/记者 邵纪明 部分图片由慈湖高新区提供

金桐三期生产车间享佳智慧医疗产品圣诺贝科技在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慈湖高新区蹄疾步稳。作为安徽省...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