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高新区: 擦亮“金字招牌” 打造创新高地

皖江晚报 2019-08-29 03:10 大字

说起慈湖高新区近年来的变化,家住慈馨家园的居民唐成军感触颇深。今年55岁的唐成军原是慈湖乡联农村村民,2012年11月,唐成军一家住进了慈湖高新区的拆迁安置小区。现如今,唐成军在新区内离家不远的企业上班,形成了“15分钟工作生活圈”。每天傍晚,下班后的唐成军都会在小区里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新区生活休闲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和城区没啥区别。”在小区居住、到园区上班,唐成军对如今的生活很是满意。

“让新区老百姓和创业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了慈湖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慈湖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区在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华丽“蝶变”。7年来,慈湖高新区发展成就斐然,新区内的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新区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慈湖高新区地处皖江最前沿,北与江苏省交界,并与南京江宁开发区、南京滨江开发区无缝对接,是承接发达地区新兴产业创新要素转移转化的桥头堡。205国道、宁铜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宁马高速穿区而过,可快速抵达长三角核心城市。现有长4.2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可常年通航万吨级船舶,已建成1个5000吨级危险品专用码头、4个5000吨级兼靠万吨级海轮泊位的公共码头,与国内外港口四季通航。

近年来,慈湖高新区坚持招大引强、提质增效,注重培优育强、追高逐新,提升发展现代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做强港口物流产业,加快构建“221”现代产业体系,拥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先后吸引了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德国易能环保、韩国和承、意大利迈特诺、日本东洋铁球等外资企业,台泥集团、和桐化学、青烽化工等台资企业,以及中兴通讯、中粮生化、神华集团、立白日化、中核钛白、海螺水泥、华旺集团、苏州易锐等知名企业前来投资。目前,新区拥有各类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百家。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慈湖高新区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高端定位、转型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目前,新区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企业数量位列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品342个,有效专利总数2800余件,专利成果转化率达70%。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新区积极和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经贸技术交流频繁,对外开放成果丰硕,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示范作用。

今年上半年,慈湖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增长18.7%;规上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16.2%;净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8.6亿元,增长3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2.5%;外贸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亿元,增长16.2%;利用内资102.85亿元,增长67.5%;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增长15.9%;实现财政收入13.06亿元,增长43.88%。

7年来,慈湖高新区已经成为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成为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代表性工业园区。

下一步,慈湖高新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创新、智慧、绿色、和谐”的现代化新型园区,从招大引强、创新发展、开放联动、优化环境、服务基层等方面入手,用心用力打好“创新牌”“南京牌”“服务牌”,不断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朝着打造百亿产业、建设千亿园区的目标奋起直追。(更多报道详见8—9版)

记者 高文亮 通讯员 王瑜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东侧游园广场及地下人防工程项目有望年底前开建 市民办事停车不再难

本报讯(记者高文亮)记者昨日从市住建局获悉,市政务服务中心东侧游园广场及地下人防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申请已得到市发改委的批...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