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渔民退捕转产 11260名渔民全部告别“水上漂”
■ 本报星级记者张玉芳
通讯员王永霞
这是一场没有仪式的告别。
马鞍山市长江干支流上,1407条持证渔船、3739条辅助渔船全部被拆解,2984户渔户、11260名渔民转产上岸。记者近日从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原定于8月底完成的全市渔民退捕工作提前完成,该市在全省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支流禁渔及渔民退捕转产。
近年来,长江流域“禁捕”已是大势所趋。 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2020年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为落实国务院及省政府规定,同步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马鞍山市委、市政府4月初作出决定,全面启动全域渔民退捕转产工作。 “考虑到长江干流、石臼湖是必须禁捕的,而我市支流全部通江。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19年7月1日起,我市长江干流、支流水系、石臼湖等为禁止捕捞水域,实行常年禁捕,禁捕期至2030年12月31日。对该区域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实行退捕转产转业,并对船只实行拆解补偿。 ”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窦念华说。
据统计,马鞍山市在实施全域禁捕前,共有渔业捕捞渔户2984户、渔民11260人、捕捞持证渔船1407条、生产辅助船3739条。“渔船拆解,是保护长江生态的需要。 ”老渔民张家保家里几代人都在石臼湖上打鱼,对长江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有着切身体会。上世纪70年代,石臼湖里鱼类繁多,刀鱼、鲶鱼、鳜鱼、银鱼,一次能捕上几百斤。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江鱼慢慢减少,捕鱼只能补贴家用了。渔民们一家大小挤在一间狭小的船舱内生活,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多有不便。他们也渴望告别水上漂的生活,上岸安家。
针对渔民生活现状,马鞍山市从渔船拆解补偿、转产渔民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就业帮扶、子女就学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规定了拆解渔船范围和类型,明确了补偿标准;符合条件的退捕转产渔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设定1500元、2000元、3000元三个档次。对前两个档次政府每年代缴1500元,对3000元档次,政府代缴2000元,代缴年限15年;对59周岁以下人员,在转产就业过渡期间,给予不超过2年、每年每月200元过渡期补助。符合低保人员应保尽保;对符合住房(公租房、廉租房)保障政策的退捕转产渔民,县区、园区按照政策予以解决;对退捕渔民提供技能培训、岗位信息等帮扶和服务,优先推荐公益性岗位就业。
“工作启动之初,因各县区奖励标准高低不一,信息没能完全张榜,群众之间相互观望,也曾一度遇到困难。 ”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市随即召开专题调度会,明确标准,严格公示。同时,在5月长江禁渔期,加强联合执法,遏制违法捕捞。至7月20日,渔船拆解工作全部完成,全面进入渔民转产就业帮扶阶段。
“既要让渔民上岸,更要让他们看得到生活的希望。 ”博望区石臼湖管委会负责人陶健说,为帮助渔民尽快实现就业,博望区委、区政府积极鼓励渔民利用所长自主创业,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
上岸后,张鹏进入博望区成立的石臼湖巡逻队,当上了巡逻队的“船长”。虽然还是开船,还是与江为伴,但任务已大不同。“每隔几天,就会巡逻一次,开着船沿着湖面跑,看有没有人偷捕。 ”从捕鱼到护渔,一个新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新闻推荐
8月26日,在节庆广场北入口处,园林工人正在搭建金秋花展的展架,几天后,这些花架上将插满鲜花。据了解,目前全市有5个点先期进入...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