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儿时米花香 ■文图 记者 邵纪明 通讯员 陈琳

马鞍山日报 2019-04-15 09:26 大字

烟熏火燎的脸,一身沾满灰尘的深色衣着,再看他那粗糙的手,边摇着黑乎乎的炉罐,边专注于炉罐上的压力表……这便是我对正在炸炒米、爆米花的亓付贤的第一印象。4月2日上午,记者在雨山区一村社区休闲广场见到他时,他正一个劲地忙活着,一旁是在静静等待米花出炉的人们。

今年68岁的亓付贤老汉,20岁刚出头时便脚踏三轮车,带着风箱、煤炉、炉罐、长布袋这些谋生工具,走村串巷以手摇炸炒米、爆米花为生计。

每到一个村庄或城镇住宅多的地方,他便会选择一处空地,用煤或焦炭生起炉子,连接上风箱后,就一边吆喝,一边用自己带的玉米、大米开始爆米花。吆喝声、米香味过后,孩子们总是来得最快的。大家围拢在亓老汉近旁,嬉笑着等候属于自己的那一声“砰”的巨响。在浓浓的米香中,孩子们笑着,欢呼着,迎接美味的到来。

亓老汉回忆,那时爆一锅米花,收费一角钱,如果放糖精,再加5分钱。往往在一个地方落脚后,少则半天,多则一天都有活干,前来爆米花的人经常排起了长队。

如今,亓老汉出门不再骑脚踏三轮车,改成了电动三轮车,过去的手拉风箱也由电鼓风机所代替。

呼呼的鼓风声伴随着火苗欢快地跳动着,大约5分钟之后,待压力表上升到一定压力时,他便停下手中的风箱,端起炉罐手柄,将锅口对准已备好用轮胎皮自制的布袋口,“砰”的一声巨响,炉盖被打开,香酥酥、热乎乎的爆米花便出炉了。

亓老汉告诉记者,现在生意不比从前,但还算过得去。爆一锅米花,收四元或五元不等,一个月忙下来,挣个三五千块不成问题。

让亓老汉倍感唏嘘的是,这门老手艺做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大家都喜欢在电影院里买爆米花。他笑说,将来这只“黑葫芦”可能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喽!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展情况 打掉涉黑涉恶团伙51个 破获刑事案件432起

本报讯(记者刘明培通讯员周世明)4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扫黑办主任彭蔚峰通报扫...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