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5个月,马鞍山市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救出973人 人为使用不当成电梯困人首要原因

皖江晚报 2019-04-11 10:00 大字

一部热线,三级救援,2018年11月7日,马鞍山市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正式启用。如今,平台上线已5个月,4月10日,记者从马鞍山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3月底,该平台已处理电梯困人事件461起,成功解救被困人员973人。而通过对困人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电梯困人主要原因在于人为使用不当,装修用的砂石随意抛洒,喝完的饮料瓶乱丢乱弃,碎石、果汁掉到井道,造成电梯故障频频发生。

8800余部电梯纳入平台管理,17分钟内抵达现场

2018年11月,马鞍山市电梯应急处置中心以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为指挥调度系统,建立了电梯应急三级救援体系和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大数据分析体系,建成了全天候、全覆盖、网格化、智慧化、专业化的电梯救援机制,实现了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指令、第一时间实施救援、第一时间调查处理的应急处置目标。

该平台按照就近原则,将全市分为7个救援网格,组建了7家电梯公共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以签约维保单位为主体,网格救援单位为补充,消防公共救援队伍为保障的电梯三级应急救援网络。

当发生电梯困人事件时,市民可拨打电梯应急处置热线96366求助。平台通过快速指挥调度、信息流转,基本能够在事发17分钟抵达现场,20分钟内完成救援,比国家《电梯维护保养规则》规定的市区30分钟抵达救援的要求,平均提前了10分钟,大大减少了因被困乘客情绪紧张、急躁而引发的“次生事件”。

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运行以来,全市已有8800余部电梯纳入平台管理。截至3月底,该平台共处置电梯困人事件461起,解救被困人员973人。

大数据分析困人事件,使用不当是首因

5个月,就发生了461起困人事件,电梯为何频频“罢工”?市电梯应急处置中心将电梯困人故障的原因导入大数据库,运用综合统计、数据比对等方法,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度分析。

数据显示,在电梯故障困人事件中,人为原因、门系统故障、安全保护装置故障位列致困原因的前三位,其中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共164起,占35.6%,门系统故障引起的有71起,占15.4%,安全保护装置故障引起的有67起,占14.5%。该中心负责人黄成告诉记者,人为原因是指市民使用电梯时做出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致使电梯出现井道卡轿厢门的故障,“如有的市民装修房子,用电梯运水泥砂石,没有包装好,散落在轿厢里,还有的市民将没喝完的饮料瓶敞口扔在轿厢里,或者在轿厢嗑瓜子,导致砂石、饮料、瓜子壳等沿着缝隙掉到井道,卡在轿厢壁之间,液体则渗到井坑,造成设备短路。还有一些市民乘电梯时,喜欢乱按按钮,随意踢门,这些都容易造成电梯故障。”

此外,黄成还说,在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实施救援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一些市民将电梯内的标识牌刮花或撕掉,导致电梯困人事件发生后,被困人员虽然拨打了96366热线,但平台无法定位故障电梯所在位置。“每部电梯都有一个唯一编号,不知道编号就无法快速定位电梯,也就无法快速实施救援。”

因此,黄成也呼吁广大市民,文明乘梯,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用梯环境。同时,他也提醒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安全检查;认真履行安全维保责任,切实提高电梯维保质量,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被困电梯怎么办?拨打96366

谁也不想被困在电梯里,但如果发生了,该怎么做呢?黄成说,许多被困者常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的现象,这对安全逃脱极为不利。乘坐电梯遇到故障被困,首先要保持镇定,然后拨打“96366”电话,抬头看电梯墙壁上的标识牌,向客服人员报出电梯的编号。接着就是耐心等待,很快会有专业人员前来进行救援。

需要提醒市民的是,有时候发生电梯事故,被困人员比较恐慌,通常弄不清自己的准确位置。六位识别码是每部电梯特有的“身份证”。可根据识别码快速确定被困人员位置,进行及时解救。

记者 王永霞 通讯员 程铭

新闻推荐

小学生异地住院 如何办理医保报销手续?

4月9日上午,市民赵女士致电本报热线15505551890称,一个月前,儿子因病住进马鞍山本地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几天后转往外省医院继...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