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劣产品要当心 尤其食品和药品 执法人员提醒:切勿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 消费者购买药品时一定要保留好小票

皖江晚报 2019-03-14 01:18 大字

本报消息 记者王永霞 通讯员杨建明报道3月13日上午,一辆载满假劣食品、药品的江淮轻卡,停在了位于向山镇的马鞍山澳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人们将货物搬下,扔进一个特制的深坑进行销毁。这也是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市场监管局销毁的第一批假劣产品,共涉及30余个品种,约1.6吨。

此次销毁的假劣食品药品,多数为2018年执法人员在例行抽检或群众举报后查处的,其中包括中药饮片、过期调味料、不合格茶干等品种。据介绍,去年,马鞍山对食药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在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以保健品、火锅底料、调味料等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在药品生产经营方面,食药监管部门重点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中药材、中药饮片,非法渠道购药、挂靠经营药品等违法行为。全年共办结食品药品案件404件,其中食品333件、保健食品1件、药品61件、医疗器械8件、化妆品1件,罚没金额合计260余万元。

假劣食品药品危害百姓健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马辉告诉记者,消费者从外观上很难识别假劣食品,但可以通过食品的外包装,了解食品的基本信息,如是不是“三无”产品,食品有没有过期等。他建议消费者最好到正规餐饮店或超市购买食品,并保存好票证,如果遇到食品问题,可拨打12331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关于购买药品如何避免买到假劣产品,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李轩介绍,消费者只要认准了合法渠道,不要过于听信自媒体和网络传言,更不要参加所谓的保健品讲座,基本上就很难买到假劣药品。具体来说,首先,消费者切莫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尤其最好不要随意在网上购买渠道不明的药品。

其次,消费者切莫讳疾忌医,不要哪里不舒服,自己跑到药店买点药吃,尽量去看医生,遵医嘱购药,尤其不要过于相信电视广告宣传。

李轩还劝诫消费者,切勿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任何药品都会有注册文号,消费者一定要认清,如果不能确认文号的真假,可以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也可以拨打12331热线咨询。

李轩特别提醒,消费者购买药品时一定要保留好小票,因为它是维权最重要的证据。

新闻推荐

马鞍山发布“师德考核负面清单” 涉12类行为 学生家长可对教师师德评议打分

本报消息记者张莹通讯员柴家峰报道3月13日下午,马鞍山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汪昌斌发布了...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