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把脉问诊” 做好“加减乘除” 高新区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马鞍山日报 2019-03-08 09:06 大字

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今年,慈湖高新区根据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精准 “把脉问诊”,做好“加减乘除”,为打造“四型”园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认真做“加法”

发挥环境保护委员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领导小组作用,及时办理环境问题整改交办事项。不断充实环境保护局执法力量,提升环保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加大对生态修复、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各类环保资金的投入。加快推进西部路网改造提升和东部路网建成通车,加大雨污水管网建设力度,确保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园区雨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力争全覆盖、全收集、不混流。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和林长制等制度,扎实开展“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两治三改”行动。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打造皖苏生态长廊,全面改造提升天门大道、银杏大道等园区主要道路和出入口环境,营造湖泊塘景观带、慈湖河天然河观光带,建设邓家山、南库山等生态公园,持续扩大绿化面积。认真核查并办理环境问题举报,对典型案例加大曝光力度,强化环境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及“调转促”工作。

主动做“减法”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引导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机器换人,支持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工厂建设,2019年实施易能低温脱硝、马钢炼焦总厂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项目,确保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双下降”的目标。持续开展环境专项整治,依法取缔各类钢渣磁选、家庭作坊等“散乱污”企业;加大对西山、团旗山区域联合执法力度,尽快完成复垦复绿工作;加快推进高压线廊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慈湖河以东高压线廊“散乱污”企业取缔及土地利用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呼应群众需求,全力推进园区及周边棚户区、城中村搬迁改造。集中搬迁禁养区、限养区养殖户,实现辖区禁养区无畜禽养殖、限养区无规模以上养殖户,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做“乘法”

在产业发展上,认真落实《招大引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和《培优育强、追高逐新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和壮大“四新经济”,持续推进“三重一创”工作,助推战新产业加快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资源利用上,认真实施《化工集中区“腾笼换鸟”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推动闲置低效亏损企业实施并购重组。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新技术应用和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方式,完善循环产业链条,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环保执法上,积极探索以环保、安监、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为核心的联合执法模式,着力推动省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凝聚环保执法合力,有效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努力做“除法”

严格执行项目准入机制,对不符合生态文明发展方向、不符合环保要求、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进一步加强项目试生产、竣工验收阶段的环保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试生产条件的项目要限期落实整改措施,对未达到环保验收条件的项目坚决不予验收。坚持以“三大一严”攻坚行动为抓手,实现区内各类废弃物彻底“清零”,坚决消除环境污染隐患。对 “三无一有”企业一律依法关停整治,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拆除违法生产设施,做到“两断三清”。采取按日计罚、上限处罚、行政拘留、移送司法等最严方式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污染防治问题追责问责力度,尽快制定绿色园区实施意见。通过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和在线平台监测,对园区污染情况实时监控。建立健全环保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推行“环保管家”模式,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通讯员 孟诗逸

新闻推荐

关注两会盛况

全国两会召开以来,马鞍山市广大群众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会议的最新动态。图为平湖街道湖西社区专门开设全国两会报刊专栏,让社...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