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家人过年时穿上新布鞋 母亲熬了一个冬天

皖江晚报 2019-02-04 11:48 大字

雷桂英

从三代同堂、一家10口,到四世同堂、一家几十口人,在家住雨山区金福社区的雷桂英眼里,70年来,流逝的只是时光,不变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过去,还是生活宽裕的现在,每一个春节,7个兄弟姐妹,7个家庭始终在一起。

雷桂英生活在一个农村大家庭里,母亲生了7个孩子,她是老大,所以从小就被告诫要让着弟弟妹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物质最为短缺的年代,7个孩子,光吃饭就成问题,所以那个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大餐”。

“说是大餐,其实就五六个菜,最好的就是母亲炸的肉圆子。”雷桂英记得,每年母亲在灶台前炸肉圆子,他们兄弟姐妹7个就围着灶台站一圈,眼巴巴地看着肉圆子在油锅里翻滚,狠狠地吸着香味。母亲看着不忍,第一锅肉圆子熟了,就给每个孩子分一个,那时别提有多开心了。

雷桂英家大年初一有吃元宵的习惯。母亲亲手搓的大元宵,只有糯米粉,没有馅,因为没什么味道,母亲便拿来一个小碗,碗底有薄薄的一层白糖。几个孩子先把糖端给奶奶,等奶奶蘸过才开始分。“那时候大妹妹最调皮,我们都是把元宵夹成一小块蘸糖,她把整个元宵在糖碗里一滚,糖就没有了,其他几个弟弟妹妹就开始哭。”雷桂英笑着说。

生活无疑是清贫的,但雷桂英的母亲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能“一年一新”。每逢春节,一家10口,人人都有一双新布鞋,这是母亲熬了一个冬天,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纳出来的。雷桂英记得,经常她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灯下纳鞋底、缝衣服。也正是因为母亲的勤劳,他们7个孩子身上的衣服即使补丁摞补丁,也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雷桂英的父亲当了村干部,后来又调到供销社上班,有了固定收入。雷桂英也结束了学业,到生产队挣工分,家里的条件开始好转。过年时,也能吃上鸡、鱼、红烧肉了。她记得有一年,母亲给她做了一件的确良上衣,这在村里引起了轰动,全村人都羡慕她。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兄弟姐妹们一个个都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每逢春节,大家还是会聚在一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春节团圆家宴的掌勺人由雷桂英的母亲换成了弟媳,家庭聚餐的规模也渐渐扩大,由十几个人变成了几十口人。

如今,雷桂英的老母亲依然健在,93岁的老人耳聪目明,能吃能睡。老太太最开心的就是每年大年初一,儿孙们都来拜年,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聊着天。偶尔孩子们还会打打麻将,这时候老人就坐在孩子们旁边,顺手指点几句。“无论年怎么过,最重要的是亲人团圆。”雷桂英说道。

文图/本报记者 王永霞通讯员 周文明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疾控中心提醒:提高安全意识 预防食物中毒

本报讯(记者王燕通讯员费广好)春节期间,大家的饮食习惯较平日有较大改变,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稍有不当,便会带来食品安全隐...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