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区努力推动城事形象提档升级

马鞍山日报 2018-12-07 09:29 大字

核心提示

为了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凸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形象,花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积极强化工作举措,着力解决文明创建要求的、群众迫切期盼的、城市管理需要的城乡环境短板问题,努力固本强基,推动城市形象提档升级。

□文/余萍

洁—围绕创卫行动,打造“洁净家园”

花山区始终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造群众满意的“洁净家园”摆在重要位置,集中人力物力,扎实通过城区“四大行动”和农村“三大革命”有序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提升。

“四大行动”筑牢城区“创卫”基础

“联合整治”查处抛洒滴漏。运用“管源头、抓途中、强末端”工作机制,全面加强联动联勤力度,联合各街道中队,形成合力攻坚,对“抛洒滴漏”车辆,严格查处。截至目前,已发现抛洒滴漏案件98起,接受处理81起,其余未及时接受处罚车辆信息均已上报车管所进行锁定。

“多种途径”开展创卫宣传。协调辖区内大型商场、超市播放“卫生城市创建”标语,联系新闻媒体、广播电台进行宣传。同时,对湖东路、湖北路、湖南路等路段设置创卫宣传标语38块。

“多措并举”治理占道经营。以市场周边、主次干道、人流密集区域为重点,以“坚决取缔”为原则,针对不同时段市容管理的需要,采取车巡、步巡和定岗等方式,全面加大占道经营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查处占道、出店经营1200余处、占道堆放380余处、占道晾晒141余处、占道加工120处。

“多管齐下”治理环境卫生。通过结合全区环境卫生督查考核、“步行工作法”,全面整治铁道口、桥梁下等卫生死角杂草及杂物。同时,利用雨水推洗路牙、窨井口等各类环卫设施加强雨后杂草清理。截至目前,累计清理混合垃圾600余吨、建筑垃圾25.7吨,擦洗垃圾桶、果壳箱2200余只,清除杂草、青苔37000余平方米,“牛皮癣”、小广告25400处。

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带村民走进新生活

走进花山区江东街道上湖村,原先一个个破烂不堪、臭气熏天的“户外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

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

说起厕所改造,住在上湖村的王凤英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个厕所太好了,太方便了,又干净,上厕所再也不怕麻烦了。”回想起未改造前的自家厕所,王凤英说,一家七八口人,一直用的都是院外自己搭建的旱厕,卫生条件差不说,冬天冷了怕滑,夏天热了怕蚊蝇,天黑了不敢去,下雨了更是麻烦,还得特别注意安全……

就在前几日,王凤英家的厕所在政府的帮助下终于改造完成了。一间净面积约1.5平方米的厕所,通风、通水又通电,而且就在自家院内,干净方便,王凤英一家再也不用为上厕所发愁了。

据介绍,在改厕过程中,政府采用的全部是“三格式”化粪池,排泄物通过过滤净化,可以实现无害排放。为了防止化粪池产生沼气发生危险,每家每户还安装了排气管,以便顺利将沼气排出。

近年来,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和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花山区全面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即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努力建设绿色美好家园。2018年,花山区待改农村户厕1857座,以“进院进户”为原则,结合装配式三格化粪池和砖砌式三格化粪池两种方式,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全区1857座农村待改户厕已全部完成,待整体验收合格后即将投入使用,真正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而随着农村“三大革命”的持续开展,花山区农村整体面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农村环境正由过去普遍的“脏、乱、差”被如今的“天蓝、地绿、水清”所取代,乡村及城乡接合部的一道又一道靓丽风景正不断呈现。伴着乡村“颜值”的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在不断提升,自发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农村环境治理齐参与的良好氛围与日俱增。

绿—落实“1234”,保卫蓝天白云

今年以来,花山区以打赢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为目标,深入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解决文明创建要求的、群众迫切期盼的、城市管理需要的城乡环境短板问题。

明确一个目标

建立环保督查专项整治小组,实行领导分片包保制度,制定市容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和第三季度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工作方案、油烟治理专项整治方案、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4个方案,推出“一户一册”“回头看”等保障措施。

落实两个任务

运用“集中治理”和“改造升级”的方式,持续开展环保督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石岗路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升级改造试点工程,以点

带面,逐步推广,切实改善环境。此次专项行动,共查处涉及城市管理等问题390余处;完成环保督查交办件28批次,计66件,回复率100%,联系环保等部门现场处置问题50起。

发挥雾炮车、洒水车、洗扫车等机械化保洁车辆降尘优势,落实重点道路洒水不少于10次/日,次干道不少于6次/日的标准,持续开展每晚10点道路冲洗工作。百日行动中,共计洒水8100余车次,冲洗1600余车次。同时,狠抓道路抛洒行为,持续采取每周7个工作日,每日20小时的工作机制,不间断、不定时巡查辖区内各施工工地,必须做到“净身出场”。采取机动巡查与设立卡点相结合的方式,主动联系各街道和相关部门,采取联动执法,严厉查处抛洒滴漏。

狠抓三个重点

一是立即干,凡是环保督察交办、市区两级交办、群众举报等相关问题,立即开展整治工作,同时开展“回头看”,进行实时追踪,确保问题一一解决,确保效果面面俱到。

二是兜底干,对于交办问题未涉及的、日常中巡查发现的问题,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均进行集中治理。同时,主动帮助街道、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

三是协调干,对于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问题,进行主动对接,强力协调,力求将问题妥善解决,有效处理。

确保四个到位

任务落实到位,全面分解任务,做到定目标、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

宣传发动到位,广泛宣传整治提升行动的重大意义,全面发放《一封信》、《承诺书》,引导居民最大限度地理解、支持和参与环保整治工作;

调度督查到位。对于交办问题,严格执行派单销号制,严格按照规定时限,整改标准进行强力调度督查。持续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督查,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记录在案,落实奖惩;

责任落实到位,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责任部门具体抓、全局上下合力抓的工作格局。

美—拆除违法建设,建设美丽花山

为进一步建设美丽花山,提升马鞍山对外形象,花山区城管执法局围绕“筑巡违网络、建控违机制、强拆违手段”三个方面,建立健全“巡、控、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零违建、零容忍”的“双零”目标。

落实属地管理,发挥一线优势。明确镇(街道)为巡查、发现和报告违章建筑的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结合区域实际,设立控违机构及联络员,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镇(街道)执法中队、红袖标志愿者等一线力量,做到“一日三巡”,建立健全违法建设巡查台账,及时掌握违法建设苗头,把违法建设建成率降至最低化。

落实考核机制,强化调度通报。建立健全城乡控违工作考核办法,建立镇(街道)、社区(村)两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工作流程,建立系统的、完整的控违机制。强化调度通报,建立日常调度机制,明确“查违不过日,拆违不过周”的工作周期,解决难点问题。

严格执法程序,强化拆违手段。“两治三改”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放路街道采用了“以情拆违”工作方式,对31户难度大、矛盾多的楼顶违建进行了全部拆除,拆完以后积极为居民住户清理杂物、铺设防水设施,真正做到了“动之以情、无情执法、有情拆违”,避免了矛盾激化。截至目前,花山区共拆除各类新增违法建设203起,面积共5075平方米;“两治三改”拆除任务已完成238起,面积共3484平方米。

城市管理宣传月

——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

为向市民群众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城管的执法依据,知法守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近日,花山区城管执法局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

该区城管执法局在金鹰广场开展城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摆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给文明市民的一封倡议书》、解放路花鸟市场治理情况、垃圾分类专栏等七块展板,吸引过往路人观看。执法队员现场向市民讲解有关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解决市民投诉的问题,为广大市民提供快捷、高效、便利的服务。同时向驻足路人发放宣传手册三百余份,发放垃圾分类手册百余份,并收集到市民群众的意见书三十余份。现场,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对城管队员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们为民服务工作扎实、周到。

花山区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收集到的市民意见,将有力督促改进执法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全面营造城市环境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良好城管执法氛围。

新闻推荐

马鞍山徽行开展调研类写作培训

11月27日晚,徽行马鞍山分行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调研类写作培训,分管行领导出席并讲话,市人行调查统计科科长做专业授课。各支...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