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速度领跑”迈向“质量领先” 马鞍山市民营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开栏的话】
民营经济是城市活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中央、省市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保持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势头注入了强大动力,今起本报开设“民营企业广阔舞台”专栏,全面报道马鞍山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解读重要政策,报道社会反响,反应重点工作进展成效,展示特色亮点,为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记者邬刚
通讯员赵文翔孟艳君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深入贯彻国家、省发展民营经济有关政策,以促进制造业升级为目标,以“四送一服”服务实体经济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推动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集聚集约发展之路,全市民营经济呈现越来越强的生机和活力。
截至10月底,全市现有私营企业46330户,较上年度增长11.3%,从业人员27万人,较上年度增长7.0%,注册资金2209.1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3.5%;现有个体工商户11.41万户,较上年度增长8.8%,从业人员23.56万人,较上年度增长10.7%,资金数额108.7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8.2%;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14户,出资总额30.13亿元;民营经济实体个数超过15万户。
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随着全市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对工业经济总体发展保稳增效作用不断显现。五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均保持了过半的贡献率,占GDP的比重最高达62.1%。2017年,全市非钢产业产值占全体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8.4%,比2012年(48.9%)提升了19.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一钢独大”局面加速扭转。自2012年以来,随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速为29.9%,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1个百分点。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通过不间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尤其是对“专精特新”和成长型小微企业采取特殊扶持,马鞍山市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1083户。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户以上,全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7家。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冶金压延、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今年1-10月,马鞍山市累计新发展私营企业7220户,平均每天注册企业24户,同比增长9.88%,新增注册资金389.74亿元,同比增长21.89%;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3197户,平均每天新增个体工商户44户,同比增长2.77%,新增资金数额20.14亿元,同比上升14.25%。
厚培“智造”土壤,激发内生动力
安徽铭心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马鞍山市一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旋转防撞警示桩,是运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分离带、城市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灯等候区(安全岛)的防护装置,仅这一个小小的产品就已经获得18项专利。
这个故事只是马鞍山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全市民营企业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工配套产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拓展。
马鞍山市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一批先进制造业、高端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级机器人(智能装备)集聚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培育战新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快钢铁、装备、汽车、轻化及食品等行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的应用。积极组织申报安徽省级新产品、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深入推进质量品牌战略,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
马鞍山市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计划,大力推荐科技型企业申报重大项目,在轨道交通、高端数控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争取资金支持。(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莹通讯员秦书草)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当天上午,马鞍山市举行了全国交通安全日暨马鞍山市交通安全教...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