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马钢的光荣与梦想

马鞍山日报 2018-11-30 10:36 大字

■上官建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神州大地,给因钢设市、人文荟萃的马鞍山注入了无限生机,也给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无尽的创作源泉,我应该感谢马钢,感谢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作为一名马钢建设者,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抛洒在了脚下这块钢铁的热土,像大多数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基层马钢人一样,见证了马钢和马鞍山的飞速发展和沧桑巨变。

“我一定要圆大学梦,为家人也为自己!”1990年,就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通过成人高考,我顺利考入了马钢职工大学电大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而此时的姐姐也如愿以偿地圆了自己的教师梦。

好戏连台。1992年,随着农转非政策的放开,弟弟也应召进入我和父亲所在的原矿山工程公司。母亲终于苦尽甘来,从“土窝窝”里飞到了马鞍山市,结束了同父亲20余年牛郎织女般的两地生活。

2001年,我们家又迎来一次转机。先是马钢一些单位重组整合,弟弟被分配到钢构分公司,我则被分配到了与所学专业较为对口的原机电安装分公司。强强联合后的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我和弟弟的收入逐年提高。不久,母亲也购买了城镇养老保险,再加上父亲的退休工资,足够老两口享用的。每每聊起家常,母亲总是不无感慨地说:“儿呀,做人要知恩图报。是不断发展壮大的马钢为我们家带来了福音。要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好好回报企业才是啊。”她那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

尽管电大毕业后的我一直没机会以工代干,但我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自己所学专业与工作中遇到的新课题、新工艺结合起来,边学边干,全力以赴地投身到马钢建设的洪流中去。经过一系列重点工程的锤炼和洗礼,使我的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都有了质的飞跃。

2005年金秋,中国首届诗歌节在马鞍山举办。我在“放歌马鞍山”诗歌大奖赛上荣膺一等奖。此后,又在马钢、省里和华东地区捧回一连串的奖项。特别是机电分公司在年底授予我精神文明“双佳”个人称号后,我更加热衷于为企业发展鼓与呼,为弘扬和繁荣企业文化而笔耕不辍,我饱蘸激情地写下许多弘扬企业主旋律的诗作,冥冥之中又做起了我的“诗人”梦。

2006年7月,在大干马钢新区之际,马钢两大公司在一线职工中公开选拔技师,我考入了马钢技师学院首届钳工技师班。两年后,我同时捧回了技师学院的毕业证书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次年2月,我被机电分公司聘为钳工技师,圆了期待已久的技师梦。

作为奋战在设备维保一线的钳工技师,我不仅带头解决检修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还致力于传、帮、带工作,对外来劳务人员更是从生活和工作中给予关心。我围绕重点课题撰写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单点课”和“设备维检案例”,成为四班维护人员的培训教材。教学相长的过程,使得我的技艺提升更快,我在检修公司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中获过奖,荣登过职工讲坛,有技术成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实用新型专利,连续多年被检修公司评为技术能手,我的各类作品也多次在公司级以上的相关大赛中获奖……尽管忙碌异常,可我却感到生活异常的充实,所到之处,都会用现身说法满怀激情地向外界宣传马钢,让人们坚信秉承“创业、创新、创造”精神的马钢人一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把马钢做强做大。

目睹马钢犹如一艘巨型航母,迎着改革开放的曙光,在劈波斩浪一次次远航,我的内心更是感慨万千:是改革开放成就了马钢的大发展,也是改革开放伴随我成长成熟,更是改革开放让马鞍山成为“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改革开放四十年,让我为你放歌,让我为你自豪。

新闻推荐

澎湃的活力,在这里迸发

园区,马鞍山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区域。改革,是撬动生机与活力的“杠杆”。作为城市“小特区”,园区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