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用爱温暖一座城

马鞍山日报 2018-11-29 10:54 大字

记者方燕通讯员巩风雷王杨

一座城市,因为有爱,才变得更加温暖;

一座城市,也因为有爱,才变得令人向往。

漫步于大街小巷,一处处活跃着的身影让人倍感温暖:敬老院里,他们和老人们拉着家常其乐融融;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行人注意交通安全;献血车里,他们勇敢伸出臂膀……尽管年龄、职业、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当心和心靠近,迸发出的是城市中最温暖的力量。

如今在马鞍山,32万注册志愿者因爱相聚、把爱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他们,用无数默默无闻的善行,用无数激荡心灵的义举,让一江两岸更有温度,让文明马鞍山更有高度;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让爱的暖流在马鞍山大地如潮涌动。

志愿精神薪火相传城市更有温度

今年7月底,从马鞍山市走出去的全国首批“新时代好少年”刁兴宇回到家乡马鞍山,分享公益心得。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中,家乡人民欣慰地看到了少年的成长、蜕变,更感受到了马鞍山——深圳两座城市的志愿之光在少年身上的聚集、发散,如太阳一样温暖他人。

刁兴宇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都是志愿者。刁兴宇的奶奶朱德珍,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马鞍山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在她和老伴刁显华的带领下,一家人连续多年义务献血,是马鞍山市第一个“义务献血之家”。

多年来,马鞍山市始终牢牢抓住以人为本的志愿服务基本内涵,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横跨老、中、青三代,志愿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生生不息的志愿服务,更持续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让道德美景绵绵不绝、处处“花开”。

志愿者,光有热情还不够,专业化才能让爱心更贴心。

由马鞍山红十字会及志愿者筹建的全国首个“三献”驿站,有望在今年内投入使用。该项目的提出,源于爱心人士徐曲峰。徐曲峰是一名普通工人,被身边常年义务从事“三献”志愿工作的兄长徐曲明所感染,从自己微薄的积蓄中拿出3万元作为“三献”项目的启动资金。

说起“三献”事业,就不得不提城市首批志愿者之一的李邵林。李老从1997年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超过3万毫升,提供志愿服务8000多小时。2005年6月,与其他数十位志愿者一起发起成立了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历经数载,在传导效应的作用下,数千人加入无偿献血事业中,其中300多人成为马鞍山“三献”志愿工作的中坚力量,捐献造干事业领跑全省,成为马鞍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献”志愿服务,只是马鞍山志愿服务专业化的一个缩影。心理咨询志愿者、应急救护志愿者、助老扶困志愿者……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利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服务社会,逐渐使马鞍山的志愿服务走上了专业化道路。

志愿者,在播撒爱心、传递文明的同时,更让“爱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萌发。

72岁的赵庆红,在作为志愿者的妻子艾洁带动下,加入到“助老扶困”志愿者行列中。如今,年逾七旬的他,已是景城社区慈善超市的中坚力量。

28岁的蔡俊杰,除了与母亲王素娣在公益善食馆帮忙外,更是“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几年前,我身患白血病时,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关爱。如今身体好了,我更应该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蔡俊杰说道。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念好“四字诀”全面优化“四最”营商环境

“提”行政效能制定全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模式改革。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