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电影院演绎着改革开放精彩大片

皖江晚报 2018-11-28 11:30 大字

◆文/本报记者高文亮通讯员夏绍琴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闲暇时打开手机看一场自己想看的电影,是一件再也寻常不过的事了。但若时光退回40年前,能在家门口看上一场露天电影,都要让人兴奋好几宿。

从看露天电影,到坐在简陋的电影院里看几毛钱一场的电影,再到坐在软座上观看3D和巨幕电影,直到现在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在线观看电影。可以说,市民观影方式的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马鞍山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

看一场露天电影能让人兴奋好几宿

家住鸳鸯小区二村15栋的夏本兰,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市民观影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56岁的她是马鞍山市佳山乡原梅山村人,上个世纪70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夏本兰刚上初中,那时候也没多少农村家庭有经济条件购买黑白电视机。对于那时的夏本兰来说,能在村头看上一场露天电影都是一种奢望。

“不记得第一场电影看的是什么片子了,反正是一部爱国战争片,那会儿看一场露天电影确实能让人兴奋好几宿。”夏本兰说,那时候公社每年都会安排电影放映队来每个村放映,一个村平均一年也只能摊到一次放映电影的机会。当时的电影放映队是流动性的,放映队来了,就需要提前布置场地和设备,一张银幕大布四角固定在电线杆子上或树干上。放映队放什么电影,老百姓就看什么电影,没得选择。每到影片放映的那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提前吃晚饭,早早来到现场,等着放映那一刻的到来。在夏本兰记忆里,那时候放映的电影绝大多数是爱国电影题材类的,有《淮海战役》《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上甘岭》《地道战》《地雷战》等,几乎很少放映有关爱情题材的影片。

原先硬邦邦的冰冷座椅变身成了软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已经成家的夏本兰才第一次真正接触电影院,而那时候马鞍山市区电影院数量并不多,主要有十七冶会堂、人民会堂、解放电影院和工人电影院这几家。夏本兰告诉记者,那时的电影院基本可以用“简陋”一词来形容,每次站起身,还能听到硬硬的木质座椅板子敲打铁椅架的撞击声。电影院谈不上有什么音响效果,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市民看电影的兴致。每到银幕亮起,观看电影的人都会迅速被电影故事所吸引。

“我记得第一次去的电影院是十七冶会堂,也就是现在靠近大文商座附近的那个位置,一张电影票只要几毛钱,但票不好买。”夏本兰说,虽然那时候已经结婚并有了小孩,但夫妻两人每个月工资加起来才一百多元,除去日常开销花费外也没多少剩余,但为了能和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她还是从每个月紧巴巴的生活费里省下钱来。到现在,夏本兰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播放电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时,电影院门口的海报深深地吸引了她。

进入新世纪后,电影产业从“胶片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小厅化放映,视听效果更好,原先硬邦邦的冰冷座椅变身成了软座,放映间有了空调。夏本兰说,她陪孩子也去过马鞍山大华时代电影院、大光明影城看过几次电影。随后没多久,万达影城进驻马鞍山带来了IMAX巨幕电影,她也体验过几次,观影效果也非常好。

现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用手机看电影

现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夏本兰退休在家,儿子也已成家立业有了小家庭,除了买菜做饭和打扫卫生外,夏本兰但凡有空闲时间就会捧起手机看看电影追起电视剧来。“儿子成家后,我的自由时间就更多了。现在家里都安装了无线路由器,手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夏本兰说,她虽然50多岁了,但用起智能手机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现在电影多元化,国产片国外片选择余地很大,每一个视频播放软件都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影片,从战争片到惊悚片,而用手机观影简单易操作。不过在夏本兰看来,比起一个人在家看电影,她更喜欢跟退休的姐妹们围在一起看电影,这样可以边观影边交流剧情。在夏本兰的手机里,记者看到有优酷、爱奇艺等软件。夏本兰说,一个月只要花上十几元也就能成为会员,成为会员后,电影视频即可马上观看,直接省去广告。如果需要哪部电影介绍,只需用手机搜一搜,就有了电影的照片、视频蹦了出来,根本不用那么费劲地跑到电影院门口看海报了。

新闻推荐

博望区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

本报讯(记者慕继平通讯员李大友张静崔旖兰)陈培夫妻俩在没有孩子之前一起外出务工,虽然不富有,但小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去年...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