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我们在矿井下” 马鞍山市记协举办专题采访活动庆祝第19个记者节
记者在-107米矿井下采访记者王文生摄
11月8日,在第19个记者节到来之际,马鞍山市记协举办“记者节,我们在矿井下”专题新闻采访活动,组织记者走进马钢桃冲矿,深入井下体验一线矿工生活,了解绿色矿山建设的新成果,用笔头记录紧张忙碌的生产一线,用镜头传递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践行“走转改”精神,展现马鞍山新闻工作者的良好风貌。来自马鞍山日报社、马鞍山市广电总台、马钢新闻中心等新闻单位的部分记者参加了活动。
桃冲矿长龙山铁矿,是一座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矿井最深处为-107米。大家穿上胶靴,戴上安全帽,准备下矿。下矿井前,先要穿过一条长约500米的人行坑道。下井的罐笼是一种老式升降机,里面没有灯光。下降的时候可以隐约看到两侧山石,头顶还有一些水滴不时落下,刚开始乘坐罐笼还有点紧张,后来也就慢慢适应了。
罐笼下行约2分钟后,再步行穿过一段约200米的坑道,便来到斜井班工作地点。井下的通风良好,四周灯火通明,在坑道内行走,没有一丝闷热的感觉。由于刚下过雨,头顶上不时有水滴落下;部分路段路面也有些泥泞,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坑道内布满了窄窄的火车轨,宽约60多公分,时而会有运送矿石的小火车经过。长龙山铁矿矿长许宝红介绍说,每辆小火车后挂着16节小矿车,一天要拉48趟,日产矿石1500吨。
斜井班的任务是将-107米处开采的铁矿拉出,运至主井班;主井班将矿石提升至距离地平面97米的选矿车间,精选出成品矿后,通过水运运至马鞍山,供应马钢厂区钢铁生产之用。
在该班主操控台,但见班长刘芳臣和同事一起,一边看着上方的大屏幕监视屏,一边聚精会神地操作着控制手柄,通过一条粗壮的钢丝拉绳,将一节节装满矿石的小矿车从-107米处斜井下稳稳地拉上来。
记者注意到,井下的生产设施虽然简单,但却井然有序,各种安全标识、防护设施和救援设施随处可见。矿工们按照指令完成一项项任务。“下了井,就分不清白天黑夜了。矿工们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井下工作还是比较辛苦的。”许宝红告诉记者,多年来,桃冲矿积极推行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矿工们的生产条件较以往大为改善。长龙山铁矿现有干部职工194人,当中,有很多人已在矿山工作了二三十年。他们坚守在偏远矿山,为马钢的生产经营和高质量发展默默奋斗着。
经过百年的开采,长龙山铁矿现已面临资源枯竭,开采难度日益加大。近年来,面对矿石资源日趋枯竭,在马钢大力支持下,桃冲矿积极开展井下找矿,实施边残矿回采,提升资源利用率,努力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根据安排,近年来,桃冲矿集中精力抓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力打造千万吨级辅料基地。当前,一个以冶金熔剂、建材为主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本报记者廖岚钧
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
新闻推荐
10月26日,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为主题的第二届雨山政协发展论坛暨科技成果发布会在区行政中心北四楼会议室召开。雨山...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