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敢为先 ——郑蒲港新区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马鞍山日报 2018-08-16 10:13 大字

创久集成电路SSD智能制造及FLASH高端封装测试项目

□统筹/郑蒲港新区管委会文/记者张令琪图/记者王文生

从郑蒲港码头打下第一根桩,到综合保税区获得历史性突破,随着时间齿轮的滚动,郑蒲港新区从一片空白到初具规模的产业新城,实现了华丽转身,港口经济发展的大手笔,把“一片荒野”点化成了“一块金砖”。

《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郑蒲港新区发展寄予厚望,提出按照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新区建设规划,高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新区发展活力。

迎着新时代的号角,郑蒲港新区勇立潮头,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突出创新驱动、开放联动,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对外开放新高地、城乡融合新样板,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突出

创新驱动

,打造智造强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郑蒲港新区坚持新兴产业集聚、创新驱动与项目带动并重,推动产业升级。新区秉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理念,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坚持与南京和合肥错位发展、合作发展,搭建供应链金融招商平台,引进深圳创久、福斯特、禾胜成等半导体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拉长做厚产业链条,计划3年内引进20家左右半导体芯片企业,到2020年形成百亿级的集成电路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着力强化创新支撑。新区深化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高新技术研究院,加快推进普梅森医学基因检测研究院、安工大绿色建筑研究院、中科院食品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纳米材料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建设,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紧盯科技最前沿,抢占产业制高点,力争到2020年新增创新研发平台10个以上。

积极培育新型业态。依托马鞍山综保区,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健康医疗、基因检测等产业,建设安徽大健康产业园。

加快推进园区升级。在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的基础上,新区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加快建设智造强区,力争在5年内实现综合实力“全省开发园区争前10”目标,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突出

开放联动

,打造开放高地

自郑蒲港新区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港口是最大资源、开放是最大优势、创新是最大动力”的理念,坚持“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一区一港多口岸”,不断发挥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一类对外开放港口、肉类粮食进口指定口岸三大“国字号”开放平台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在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和利用标准化厂房招商基础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招商、基金招商、委托招商方式,着力招大引强,推进产业集聚,力争到2020年引进20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个以上。

全力推进以港兴市。加快郑蒲港铁路建设,积极谋划郑蒲港二期项目,着力构建公铁水一体的集疏运体系。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口岸扩大开放、指定进口口岸三大开放平台作用,加快建设外向型临港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着力构建“口岸+产业+市场”一体化口岸经济区。深入大通关建设,积极参与安徽自贸区创建,主动跟进省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与合肥港、盐田港合作,不断加强郑蒲港集并中转运输能力,加快建设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

全面加强对外合作。新区将进一步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积极对接合肥都市圈,围绕集成电路等产业开展对接合作,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深化对台合作,积极完善台商照明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争取早日开工。深化对欧合作,推进以荷兰中心为主的中欧食品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食品加工、科研院校、文化旅游等项目,力争每年引进欧资项目3个以上,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突出

生态优先

,打造生态福地

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郑蒲港新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一年来,郑蒲港新区长江干线上12座非法码头被坚决取缔,腾退岸线并完成整治的码头全部复绿,面积达82735平方米,为长江边现代产业园区再添一笔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色。

推进绿色发展。郑蒲港新区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一体、城乡融合”的理念,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布局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严格分段保护。新区通过规划明确沿江1.5公里范围内为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湿地和沿江防护林,坚决予以保护。沿江3公里范围内75平方公里为禁止建设区域,主要是基本农田,不上任何项目,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对沿江5公里范围内3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严格按照工业区、商住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4:3:3的比例,打造产城一体示范区;对沿江15公里范围内姥桥镇、白桥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打造城乡融合先行区。

深化环境治理。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新区注重源头治理,综合防治。推进农村“三大革命”、美丽乡村建设、全域环境整治,拟投资3亿元,完成2万户改厕、184个自然村改水计划。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三级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严格查处各类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问题,确保守住生态环保底线,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现代产业园区。

突出

人才优先

,打造人才特区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坚定不移走“人才兴区”之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郑蒲港新区牢牢把握培养、招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龙马”“骏马”“驿马”工程,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力争5年内引进培养20名左右高端领军人才,200名左右工程技术关键人才,3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和青年大学生。

积极培养本地人才。在已有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基础上,引进安师大附属学校、芙途教育集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力争每年引进1家职业教育学校或机构,完善教育配套,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培养本地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同时计划每年评选10名左右优秀企业家,10名乡村振兴带头人,开展技能培训5000人次。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新区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郑蒲港新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文件,为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加强人才的安居乐业保障,大力建设人才公寓,及时足额兑现购房、生活补贴,优化人才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育得强、留得住、用得好,着力打造人才特区。

新闻推荐

探讨应用人才培养共话产教融合发展

本报讯8月15日,2018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郑蒲港新区举行。论坛上,相关学校负责人围绕“产教融合政策下应用型人才...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