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营马鞍山首家成功转型的敬老院

皖江晚报 2018-07-11 11:48 大字

改造后的敬老院一角

7月5日傍晚,夕阳西下,花山区霍里敬老院健身小广场上,两位白发老人正在锻炼,亭阁内老人们三三两两或聊天或下棋,笑声阵阵……

“老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天乐呵呵的,很快乐!”在霍里敬老院工作了十多年,院长朱道银感慨,升级改造后,不仅硬件环境大大改善,配置了全套适老化家具、实现智能呼叫全覆盖等,更为重要的是各项养老服务更专业了,有了专业社工陪护,定期安排各项娱乐、交流活动,让老人们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期待,充实快乐了许多。

作为诗城首家转型改制成功的敬老院,今年,马鞍山引入了第三方民营力量,试水“公建民营”新模式,投入约600万元对霍里敬老院进行改造改制,促进诗城养老更高质量的发展。

“摸得着的幸福,一抓一大把”

81岁的魏守亮是一位五保老人,因为残疾,从1981年开始,他一直由“公家养着”。住了37年敬老院,养老条件逐年改善,可这一次霍里敬老院的升级改造,还是惊艳到了他。

“床不仅是护理床,还是实木的,家具也都是圆角的,卫生间里的设施也都有把手,为我们专门设计的,很用心。”因为全盲,魏守亮感受变化,主要通过一双手。此次敬老院改造升级后,让他觉得“摸得着的幸福,一抓一大把!”

老人的感悟,与敬老院正门前的“打造积极健康的长者家园”不谋而合。随后的参观中,除了“摸得着的幸福”外,记者看到了更多的“升级”:双人豪华标间,内设空调、电视、全套适老化家具、独立卫生间及专门为老人设置的起夜感应灯。另有覆盖全中心的智能呼叫系统、安全监控、无障碍公共设施等。

600万元升级改造,敬老院摘“三星”

作为“新客”,入驻霍里敬老院一个多月了,84岁的庾富金彻底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条件好,一眼就能看到,服务好是体验后的切身感受。”

“饭餐由中央厨房统一烧好,盛好送到手里,还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生日聚会等,想唱歌了去多功能娱乐室就可以,还有康乐球、画画等活动。”庾富金一口气列举了一箩筐贴心服务,让他和老伴最喜欢的是各类团体活动和专业社工任静婷提供的专业养老服务。

“老人有情绪很正常,要及时帮他们疏导,培育他们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信心。”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90后姑娘任静婷,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和服务到更多老人。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投入约600万元,霍里敬老院完成升级改造,并顺利通过安徽省养老三星级标准评定。除硬件、消防等薄弱环节得到极大提升外,该敬老院医护能力及专业养老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服务人员由原先的5人增加到9人,全都在完成标准化培训后上岗。

对其他敬老院的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据朱道银介绍,霍里敬老院前身是由原冯桥乡、濮塘镇和霍里镇三家敬老院合并而成,是一家公办养老机构。去年底,诗城养老引入第三方民营力量,试水“公建民营”模式,南京丰盛集团通过公开招投标,与霍里敬老院达成合作协议,正式委托丰盛集团运营,双方合作期限暂定为10年。

“这次改制十分成功,对马鞍山市其他敬老院的转型具有借鉴意义。”据专业人士分析,委托运营后,霍里敬老院的性质和服务宗旨不变。改造后,大大释放了原有的养老资源,霍里敬老院现有养老床位112张,入住老人43人,床位空置率62%,委托运营后,运营方可将55张床位向社会开放。据了解,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马鞍山市将在明年底计划完成10个敬老院的改制改革任务,对入住率较低的敬老院进行资源重组,实行社会化运营。

文图/本报记者刘小庆通讯员高海超杨阳张良汉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民夏季出门旅游时 须谨慎参与涉水项目

本报消息记者汪清报道现在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国内游、出境游都挺火热,尤其是海岛游,国内外几乎都有“海底漫步”、“浮潜”、...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