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封山上的英雄魂:寻访西抬头村抗日烈士纪念碑

鲁中晨刊 2018-01-30 23:40 大字

□ 记者 王飞

引言:在雪野镇西抬头村,抗日烈士纪念碑的修缮保护工作已基本完成,纪念碑上建起了高5米、

直径3.6米的碑亭,碑台台阶加高并拓宽,纪念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多年来,水月寺和抗日烈士纪念碑背后的历史故事,一直影响着西抬头村的一代代人,修缮和保护纪念碑也成了全村人多年来的共同愿望。

抗日烈士纪念碑修建距今已有76年,经受了日晒雨淋,前几年,村里虽然对碑体进行了加固,但是距离保护标准还远远不够。此次扩建平台,加固栏杆,并加建了双层尖顶攒脊六柱凉亭一座。以修缮抗日烈士纪念碑为起点,西抬头村修复水月寺、修建水月寺抗日烈士纪念馆以及其它相关的工作已陆续展开。

修缮保护后的抗日烈士纪念碑 □记者 王飞 摄

水月寺遗址 □记者 王飞 摄

水月寺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水月寺位于西抬头村瀛汶河以北,紧靠封山,其北面是层峦叠翠的马鞍山、大小黑山,山环水绕,日月辉映,水天一色,景色秀丽。水月寺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占地40余亩,寺院占地20亩,分为山门、主殿、配殿等,石雕山门高峻壮观,“水月寺”三个大字分外醒目,楹联是“水光通透映日月,月色空明罩山水。”横批为“清晖幽静”。

这副楹联十分精妙地描绘了水月寺所处的环境:水光天色融为一体,山水相接,清幽静寂。也寓意了水月寺超尘脱俗、净化心灵、清静无为,宁静致远之意。五间正殿和东西各三间配殿,坐北朝南,宏伟壮丽,八角重檐,螭龙昂首,栩栩如生。整座大殿庄严肃穆,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正殿前立有一块高2米、宽1米、底座高80厘米的龙头石碑,上面记载了建庙的时间、因由及一些歌功颂德的碑文。寺院东面建有僧人迎来送往的会客房舍,西面建有僧人诵经的佛堂以及生活区域。大门铺设19级台阶,寺院正中设有大香炉,供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祈求保佑。寺院西南还留一小门。院外南面是一个大的广场,是供每年举行庙会时集会唱戏的场所。

采访中记者得知,水月寺是当时泰山以东规模最大的寺庙,几百年间香火鼎盛,信众一年四季络绎不绝,每逢庙会周边地区前来祭拜的香客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盛况空前,足见其影响之广。

水月寺内立起了“抗日烈士纪念碑”

据西抬头村支书陈杰介绍,其实水月寺之所以声名远播,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一所远近闻名的高等学堂。由西抬头村的陈知平于1924年在水月寺的西厢房里创办,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学生锐减,教师也另谋出路。西抬头村的毕星三、常连传都曾在这里读书,然后接受党的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这一地区抗日中坚。1938年5月泰山区派李曰、李旁成、安学臣等人以教员身份来到水月寺,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毕星三任书记的西抬头第一个党支部。1938年10月,泰山地委书记刘莱夫、专员赵笃生、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赵杰奉山东省委之命,来到水月寺,利用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坚强的党组织,秘密组建了泰山区所辖七个县的干部培训班。前后培训二十六期,共发展党员和培训抗日干部七千多人。

泰山地委、专署、军分区,依托水月寺,在莱北地区灵活机动地出击,与日伪军作战上百次,歼敌上万人。水月寺自然也就成了日伪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必以拔除而后快。

1941年7月,泰山区根据地党政军领导在水月寺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刘莱夫提议在水月寺建一座纪念碑,把几年来在泰山区抗日斗争中牺牲的同志,刻石留名,防止时间久长忘却英烈。此提议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赞同,于是,就在水月寺内立起了由西抬头陈知平书写碑文的“抗日烈士纪念碑”,此碑立于1941年8月,名为“抗日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移到封山上

如今,纪念碑坐落在西抬头村北瀛汶河北岸的封山上,背靠巍峨宽阔的马鞍山,东临小黑山,西接明净秀丽的雪野湖,南依瀛汶河,河湖相连,山水一色,碧水蓝天融为一体,群山环翠,松柏掩映,将纪念碑拥在怀中。纪念碑高3米左右,六棱柱尖顶,由底向上渐细,像一把利剑直刺天空。

碑身南面阴刻“抗日烈士纪念碑”七个楷书大字,北面的碑文叙述了抗战形势、立碑目的、时间、落款等。其余四面上边是赵杰等七位将领的题词,下面是烈士英名共382人。其中部队及县乡级干部120人,区级干部112人,战士150人。

1941年9月18日,日伪军纠集六千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泰山区进行扫荡,他们把铲除红色堡垒水月寺的抗日培训基地作为重点。19日凌晨,住在南圈负责警戒的四支队五连,在掩护三百多名机关干部及培训学员突围时,与已经埋伏在黑山围子内的敌人交火,激战2个多小时,五连将士最终只生还3人。而他们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二连、三连保护机关及培训学员顺利突围。接着敌人清剿水月寺,将水月寺用火焚烧,顿时火光冲天,寺院变成一片瓦砾。当敌人发现抗日烈士纪念碑时,更是恨得咬牙切齿,怒不可遏,把纪念碑推到了寺院前的瀛汶河里。

1944年8月,西抬头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村民,从河里将纪念碑捞出,清洗泥沙,又立在了水月寺山门前。1970年9月,在农业学大寨治山改水造田时,将瀛汶河改在了水月寺北面,并架设了水月寺桥。因此将抗日烈士纪念碑移到了水月寺以北1公里的封山上,就是纪念碑现在的位置。它依山傍水,傲然挺立,松柏掩映,多年来也成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提升周边地区党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载体,为当地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们村对历史文物的修缮保护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乘着全市全域旅游的东风,借雪野旅游区的独特地理环境,更是为弘扬传统历史文化,我们将加快西抬头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步伐,为西抬头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陈杰说。

新闻推荐

高速民警连夜除冰让滞留车辆顺利分流

1月26日16时30分许,G4211宁芜高速马鞍山段往芜湖方向的青山河大桥突然结冰,不仅冰层厚,而且存在大面积的暗冰,车辆极难通过。在高速公路上不间断巡逻的马鞍山交警高速一大队副大队长齐道峰发现该情况...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