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赤水看过瀑布、丹霞、桫椤、竹海,再逛逛赤水古镇的古街,看看明末清初的建筑,无论如何都能读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和历史的厚重悠远。 赤水市三大古镇 寻找赤水河记忆

川江都市报 2018-01-05 16:58 大字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位于赤水市中南部,东与葫市镇接壤;南与两河口乡相连;西与复兴镇共界;北与旺隆镇相邻,赤水河依畔而下,习赤公路至东向西穿境而过,是赤水联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已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镇为中心的丙安风景名胜区是赤水八大景区之一。丙安古镇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的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

丙安,古称丙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而得名。早在商殷时期,这里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距丙安古镇10公里的马鞍山大型东汉古崖墓群。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之后,丙滩场首次设立行政区划,系县治下的河西里第一甲。丙滩场这个地名,也才首次见于史书。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更是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乃西南滇、川、黔三省地区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的夜泊之地,其时沿岸酒肆和酿酒烧坊林立,商贾如云。

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2005年,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部、委批准丙安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已成为红一军团在全国唯一的纪念馆。200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丙安古镇不仅拥有红色记忆,而且风景别致。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自古只有一条赤水河可到城堡脚下,古镇距河滩10余米高,为防御而建的两座厚厚敦实的城门把守着东西路口,至今仍威严耸立,城墙上清晰可辨的垛口。古镇的主街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四散开的红石小道和红色石阶四通八达,连接着寨子的每个角落,整个古镇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

丙安古纤道东西走向,西自双龙桥,东至新丙安大桥,长约500米,保存较为完整。整条纤道均用80乘40厘米左右的石板铺成,由于年代较远,石板有所残缺或断裂,棱角圆润。在纤道旁的岩石上,分布有两个古时栓船用的圆形石孔、一根栓船柱、还有明显的纤痕。从这些痕迹可以想象,当时丙滩做为赤水河商品运输及物资集散地,有多么的繁华。

丙安古镇不仅风景别致,且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一年一度开酒日,又是船家亡渡时。”此乃丙安烧坊在清朝同治年间的盛况写照,亦是赤水河两岸旧时酒文化流传至今的佳话。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专寻而来,为丙安古镇撰文赋诗,丰富了古镇的文化内涵。如清代仁怀厅同知陈熙晋夜宿丙安写下了“树杪炊烟夕照收,无端风雨落床头。客心摇曳青灯里,一夜滩声撼小楼”的诗句,流传至今。

大同古镇

大同古镇离赤水市仅6公里,经赤水河入长江可到重庆、武汉、上海。自古商市繁华,军争兵燹,浓郁的耕读文化,淳厚的乡民性情,各地商人捐资修建的会馆,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袭的一套祭祀类建筑,却与山、水、林构成和谐、美丽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反映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的历史风貌。

这个颇具特色的古镇,是70年前此地繁荣的顶点。半山腰的镇子下,沿河用红石砌成的码头很有规模,当时码头上常常停泊着载满货物的商船。这些船多从下游运来布匹、花纱以及川黔两地所需洋广杂货,以及川黔边境内由旱路而来的各种土特产、生熟药材均在此交货转运。木材竹筏浮江而下时,半个河面都是楠竹。从码头的规模就可以想象当时大同古镇的繁荣,小镇渐渐成了盐商、货船补充供给、修理船帆的停靠点。

正因如此,大同古镇最出名的就是铁匠铺,旧船上用的铁钉、铁梢之类的小铁具成了主要的工业品。最繁荣时,不到300户人家的小镇上,竟开了六七十家打铁铺子,家家生意红火。当地的老辈人说,那时大同古镇很少有清静的时候,一天到晚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与拉风箱的呼呼声,伴着船来船往贺喜吆喝,热闹就出来了。

大同古镇现存建筑建于明末、清初 ,由古街、古码头、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等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后殿、吊脚楼、岩穴等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古墓、古碑、古牌坊则结构严谨,绘画雕刻、书法文字一应俱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西方人称为“石头写成的历史”。古镇房屋以街道为建筑的纵轴线和横轴线串架接庐紧连延续,相向一字排开。建筑材料采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种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体、质地、色彩、不规则对称等项构成古镇建筑艺术的形式美,在黄金分割、体的尺度、透视的夸张、色彩的协调与互补的序列组合中的敞闭、韵律、穿插等,都存在着传统建筑的一定的客观法则,充分发挥出古代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综合力。

伴随着沧桑年月,今天的大同古镇依旧云卷云舒,似乎距老古镇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坐在门槛边看书的老者和在街边戏耍的顽童一样从容,那些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吸引着更多的人去追寻体验,感受早已逝去的生活风情。青砖、拱门、石板街,不同朝代在此演绎不同的故事。如今城里人的时装店、家用电器店也在古镇上开着,不多,却也传递着现实社会的气息,古镇少女的高跟鞋也袅袅婷婷地踏过青石台阶。在赤水看过瀑布、丹霞、桫椤、竹海,再逛逛大同古镇的古街,无论如何都能读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和历史的厚重悠远。

复兴古镇

复兴古镇是赤水河畔一个重要的港口,距赤水城区13公里,是赤水市著名古商城,亦为黔北军事要塞。明代平播之战等都在此发生过战斗,清朝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过黔境入川,也曾先后两次攻占过复兴场。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建置时,县城就在此处。这里的古巷道与公路平行,当地人习惯地将这条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巷道称为老街。高墙青瓦的江西会馆,有着百年历史的民居,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复兴场战斗纪念碑”时刻提醒着人们,这个繁华的小镇曾经发生过一场近乎残酷的巷战。

作为川盐入黔第一个大港口,复兴古镇当年商贾云集,繁华一时,100多家临街店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高耸林立的木楼和临街的老店铺,成为复兴镇最重要的标志。如今的长征街,数百年前的繁华已经远去。上百年历史的店铺里,堆放着服装、副食品和电器,其手工制作的竹工艺品最为引人注目,展示着市场的繁华。复兴场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碑体为红色天然花岗石,形状为长方体支柱支撑红军雕像,高8米,宽2米,厚1.8米,正面镌刻“复兴场红军战斗遗址”,左右两面无文字,背面镌刻红军复兴场战斗简介。纪念碑位于复兴镇新兴社区胜利路115号,复兴场老街上场口街心花园处,距赤水12公里,赤习公路从此经过。

2017年以来,复兴古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农旅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功能品质,塑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精美复兴”新形象。

一是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对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求,以美丽集镇创建工作为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为重点治理集镇;按照“路面改造、水质改善、垃圾处理、四化到位、招牌统一”标准改造集镇;按照 “车辆归位、货物进店、菜农进市、门前‘五包\’、管理提高”的思路管理集镇;结合复兴集镇综合治理项目,实施集镇污水管网改造,消除环境污染隐患。通过打造,复兴古镇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复兴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和雄厚的文化本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擦亮“魅力复兴”靓丽名片。赤水市游客接待中心、长江半岛旅游度假休闲区、复兴老街核心区、仁友康养产业带、凯旋榜上蔬菜基地、凯旋转石奇观景区、张家湾旅游小镇、白马溪景区等资源有机串连,形成较为完整的乡村游体系。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乡村山间民宿、精品酒店、康体养生和户外山地运动健身等产业,打造投资兴业的热土和休闲旅游的胜地。

三是着力改善居住环境。按照建设“最美复兴”的总体思路,高品质规划建设、精细化长效管理集镇。实施集镇绿化、庭院美化、河滨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河流净化等重点工程,抓好集镇出入口、沿河风光带和沿街景观等局部细节,完善镇区公用设施,按城镇标准推行精细化治理,彰显“诗意复兴”的精致品味。

◎川江都市报记者 汤骏 整理

新闻推荐

大雪降下后叶类蔬菜价格微涨诗城蔬菜流动储备充足“菜篮子”有的拎

2018年的日历刚翻到第三张,一场大雪就席卷了诗城。雪花漫天飞舞,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下了雪的冬天才算完整;忧的是雪一下,“菜篮子”又要变“重”了。1月4日上午,冒着风雪出门...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