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风雨兼程一甲子 砥砺前行绽芳华 马鞍山二中办学历史回顾

皖江晚报 2017-12-29 10:26 大字

60年代教师合影

80年代初学生英语演讲

机器人设计课程

英语短剧表演

运动会上拉拉队表演

二中精神:孜孜以求的卓越精神极目四野的开放心态香远益清的高洁情怀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

今天,当一批又一批外地的友人来打量这座地处江东的现代化城市时,又有多少人知道六十多年前的她只是一个贫瘠的小码头?当一批又一批慕名的参观者来到马鞍山二中这所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中学参观考察时,又有谁能想到六十多年前的她起于一个小土墩?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伴随着这座城市的诞生、成长和繁荣发展,至2017年,马鞍山二中走过六十载风雨历程,从一所没有底蕴的普通学校蜕变成为一所全国知名的学校。六十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设施不断完善,一座现代化校园矗立诗城大地;六十年来,学校办学理念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新时期更是提出建设学术性高中,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二中;六十年来,学校办学成果显著,其成功的办学经验在省内外发挥着积极的辐射示范作用;六十年来,学校人才辈出,大批优秀的校友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走进二中的办学历史,我们试图去探求其中教育的真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难曲折中戮力前行

(1957-1977年)

1957年,为了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中共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筹建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选址火车站东侧的墩子山,占地面积为4.8万平方米。当年8月,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建设成型。1958年,马鞍山二中招初一学生4个班、高一学生2个班,正式成为一所完全的中学。

面对荒地一样的校园环境和简陋的教学条件,学校领导带领广大师生勤工俭学。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这所在荒坡上建起的学校呈现出最初的美丽模样。

二中建校之初,便迎来全国形势的大突变。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劳动相结合活动。二中师生全力投入大跃进行列,先后办起了翻砂厂、机械厂、土法炼焦厂、窑厂、汽水厂、粉笔厂,还有农场等。

随着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二中的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受到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重视,艰苦创业的精神、优良的校风、严谨的学风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支持和欢迎,成为马鞍人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二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6所试行条例的学校,被评为省、全国文教先进单位。

孜孜不倦,努力开拓改革开放中实现跨越

(1978—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学校的工作中心自然转移到教学上来。马鞍山二中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大大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整个校园安定团结,刻苦奋进,师生面貌为之一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1978年,二中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教委直接联系的百所中学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中学的培养目标和重点中学的办学要求,二中学校确定了自己的办学目标:围绕提高全民素质这个总目标,把学校建成“培养合格人才苗子的实践基地;研究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规律的科研场所”。为实现办学目标,学校积极拓宽教育渠道,转变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逐步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体”,加强和拓宽实验与阅读这“两翼”的教学,建设好“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家庭教育、勤工俭学、体育卫生”这五个基地。

教学改革推动着教学成绩不断提升。1991年高考,二中高三应届毕业生取得全省“五个第一”,即重点达线率第一、本科达线率第一、理科重点达线率第一、文科重点达线率第一、理科本科达线率第一。1992年中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初中毕业率、升学率均稳定在100%。1993年二中高考成绩令人瞩目,多项指标名列全省25所重点中学榜首。

极目四野,敢为人先规范管理中争创一流

(1993-2003年)

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历史形势,结合学校实际,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二中形成了一套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教育的崭新思路,新型的素质教育办学之路,即构建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确立科学的思想教育原则和方针;优化设计新颖的教育载体;突破思想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力求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端正办学思想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前提,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力求学校管理科学、优化学校教育秩序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基本保证。为此,二中坚持走科学管理的路子,以保证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年来,学校坚持目标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从1993年开始,确立了“五个一流”的办校目标,即:建一流的师资队伍,建一流的育人环境,建一流的教学设备,创一流的学校管理,创一流的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也为了进一步实现二中的办学目标,学校又果断地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出了“2311”素质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必须朝着“双优、三会、两个具备”的具体目标奋进。这一课题被省教委列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并得到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费孝通来二中视察,并在1998年《半月谈》第3期上刊文,赞扬二中构建“2311”素质教育模式。安徽省教委发文全省推广马鞍山二中的办学经验,并赞誉二中是“江南一枝花”。

海纳百川,玉汝于成创新发展中不断升华

(2004-2017年)

进入21世纪,二中在继承校园文化脉络、夯实学校发展基础的同时,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提出了弘扬“求实、求精、求新”的诺贝尔科学精神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办学理念。2003年9月,总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马鞍山二中新校区正式启用,为学校从省示范高中向中华名校迈进、实现历史的第三次跨越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4年3月,二中新领导班子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学校素质,培育二中品质,推进教育创新,创建中华名校”的办学目标,开始了二中人更加辉煌的第三次大跨越。这一时期,马鞍山二中明确提出以办人民满意的二中为根本宗旨,全面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三大战略,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质量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高质量的二中特色的办学之路。

2015年,二中广大师生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立足本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开拓,开始了新一轮的不懈努力,把马鞍山二中建成人民满意、师生幸福、和谐发展的优质学校。

雄鹰振翅,志在云天;清荷摇曳,香溢杏坛。借助校庆,二中人回眸风雨来路,梳理发展历程,从中获得的是再次出发的精神动力。二中人说,他们将始终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健康身心的和谐发展,牢固树立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和谐统一的培养目标;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发展战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着力推动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精细发展、可持续发展;大力弘扬正气之风、和谐之风、儒雅之风,使学校朝着内涵式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行。

文/余萍通讯员/陈仓筛

新闻推荐

湖南西路一路段非机动车道成了“停车场” 市民抱怨不安全,盼加强监管

停放在湖南西路非机动车道上的电动车。12月27日一大早,市民沈女士拨打本报热线13335551890反映称,每天早上,湖南西路大文商座门前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市民直接将电动车停放在门前的非机...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