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书达人邓志云自制自动出水地书笔,省却蘸水书写的麻烦 地上“挥毫泼墨” 健身陶冶情操
邓志云在写地书
○○记者 李书厚
在马鞍山脚,每天都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地上“挥毫泼墨”,字体苍劲有力,吸引了很多市民围观,他就是地书达人邓志云。别人写地书,每写几个字就要像毛笔蘸墨一样蘸水才能继续写,可邓志云写地书不用蘸水就能写一个上午,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
爱上地书 笔头写断一个又一个
2日上午,记者在马鞍山脚见到邓志云时,他身上背着一个旧书包,右手拿着近1米长的地书笔在地上不停地写着。
“在地上书写10多分钟水就干了,又可以重新写,非常环保。”邓志云告诉记者,他今年73岁,家住红锋社区,写地书能陶冶情操,更能锻炼身体。
邓志云说,他读书少,以前都是干体力活,爱上写地书,纯粹是因为热爱。五六年前,他到公园遛鸟时,看到有人在地上写字,所用的笔又长又大,他觉得好玩,就回家用海绵和木棍做了一支地书笔,学写地书。没想到他竟从此爱上了写地书。
刚开始,因为力度掌握不好,他在地上写出来的字看起来很别扭,有人围观,他都不好意思继续写。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邓志云的地书慢慢变得有模有样,这更激发了他的兴趣。他每天都坚持到马鞍山下写上几个钟头。随着被写断的地书笔头越来越多,他写的字也越来越好看。有一次,有人看他写的地书非常好看,就邀请他去帮忙给社区居民写春联。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竟连毛笔都不会拿,写出来的字也差强人意,他偷偷收起自己写的春联赶紧走了。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写毛笔字和写地书完全不同。此后,他一心一意潜心研究地书,并买来各种字帖认真临摹。
自制地书笔 写地书不用再蘸水
邓志云说,写地书不需要墨、不需要纸,只需要一支笔和一桶水。而笔还是用废旧物自制的。因此,在他看来,写地书不仅经济环保,还能锻炼身体。
在日复一日的书写中,他慢慢发现,地书笔每写几个字就要蘸一次水,非常麻烦。于是,他就想,能不能发明一支不用蘸水的地书笔呢?
说干就干,他买来一根钓鱼竿,取下根部的两节用来做笔杆,找来旧海绵做笔头,并参照喷雾器的工作原理,将一根细塑料管通过笔杆中间的孔连接到笔头,另一头则连接到一个大塑料瓶上。接着,他又模仿打点滴时使用的输液阀门,利用废旧塑料球和方形小铁块,在管子上安装控制出水量的阀门,一支自动地书笔就制作好了。
写字的时候,根据字体的大小调节阀门,写大字时放松阀门,让出水量大些,写小字时就关紧阀门,让出水量小些,总之,不管是写大字、小字,经过阀门的调节,都能写出满意的地书。邓志云说,采用自制自动出水地书笔,他将装水的塑料瓶用书包装着背在身上,写地书就不用再蘸水了。
记者看到,邓志云右手拿着笔,身上背着装水的书包,一根细长的塑料管从书包延伸到笔杆。写起地书来,还真像是背着喷雾器在打农药。
“水写完了就回家。”邓志云说着打开书包给记者看,记者看到装水的塑料瓶是一个装花生油的瓶子,容积为5升,“每天都要装一大瓶自来水来写字。”
新闻推荐
新市中心学校504班夏雪小记者33159指导老师陶建设11月17日,我有幸参加《皖江晚报》萌芽小记者通讯社组织的小记者采风活动。虽然天空阴沉沉的,不一会儿还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寒意也时不时袭来,可我们...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