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贤毕至 诗意流淌 第29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中国诗歌论坛成功举办

皖江晚报 2017-11-06 12:32 大字

“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

论坛上半场,外地诗人发言。

文图/本报记者王永霞刘明培

群贤毕至,诗意流淌。

11月4日,中国诗歌论坛如期举办。论坛以“故人在咫尺——百年新诗与古典诗歌的艺术传承”为主题,邀请了中国诗歌学会有关负责人、著名诗人为论坛致辞。论坛共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三位外地诗人围绕“中国新旧诗的历史传承”各抒己见,下半场三名马鞍山本土诗人围绕“李白对新诗创作的影响”畅所欲言。论坛进行过程中,还为“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获奖诗人进行了颁奖。而在论坛召开之前,百名诗人还集中前往博物馆参观李白诗行摄影展。

“《李白诗选》陪我度过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光”

身穿西服、戴着眼镜,有别于其他上台发言的人,赵丽宏是拿着一本《李白诗选》走上台的。

“这次能来马鞍山参加诗歌节活动十分高兴,当看到桌子上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李白诗选》时,我倍感亲切。”赵丽宏说,这本书对他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李白诗选》陪我度过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光”。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赵丽宏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去了他的家乡崇明岛。当时,在他简单的行囊里有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李白诗选》。来到农村,在一个闭塞的岛上,想到自己当一辈子的农民永远不可能到其他地方去,当时的赵丽宏感到非常的悲哀与孤独。

“正因为有了这本《李白诗选》,读了李白的诗,仿佛自己也跟着他游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我才不觉得自己是闭塞的,原来我的心也可以像李白一样自由。”1969年,在茅草屋里的一盏油灯下,赵丽宏提起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首《致李白》。在赵丽宏看来,虽然这首诗现在读来显得有些幼稚,但却是他当时情感最真实的表达。

“李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诗人,他的才华、豪情、率性,在中国诗史上还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赵丽宏说,时光过去1200多年,李白的名气在中国越来越大,因为诗歌,因为他一生的吟唱,他的名字就像天上的一颗星一样永远在那闪亮,不会消失。

第四次来到马鞍山,得知马鞍山已举办29届诗歌节,赵丽宏觉得非常不容易。他希望马鞍山的诗歌节能够办得影响更大一点,向中国向世界辐射。

一段演讲8次掌声致敬本土诗人

“我的外形是李逵的,但我的内心是李白的。”走上演讲台,欧震如此调侃。

作为一名马鞍山人,欧震很喜欢李白,他说埋葬李白的地方,5公里外就是自己出生之地,他非常热爱这片土地。“李白的诗是自由的,豪迈的。自由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喜欢李白这种豪迈与自由的风格。”欧震觉得,李白的诗有两个类型的最多,一个是写月亮,写月亮有时候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有时则是对遥不可及的未来的怅然;另一个则是写酒,写酒则是抒发人生的豪迈,就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气势。

除了诗人身份,欧震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今年他和该学院合作创作了一台诗话剧,他把中间一段写李白的台词在论坛现场进行了分享。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不是月光,这是桂花在开放,无边无际;这不是月光,这是酒在摇晃;我的相看两不厌的江南,我的红星乱紫烟的江南,我的景色秀丽的江南啊,你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碗金樽被长江的大手紧紧攥着;这不是月光,不是桂花开放,这不是月光不是酒在摇晃,是你啊,嫦娥,是你洁白的长裙在我眼前飘扬,是你流出的一滴泪在古老的神话里冷藏。”随着最后一个音调落地,现场响起雷鸣般掌声。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情感是最重要的。”欧震还在现场朗诵了自己曾写过的一首诗——《青春中国》,他时而高昂,时而深情的情感释放,又赢得了数次满堂喝彩。

论坛上,欧震还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诗歌就像手机一样,好的诗歌是不用说明书的,应该好懂、好读。二是功夫在诗外,功力在心内,诗人应该有一颗纯净的心,要在喧嚣的世界保持一颗初心。

“新诗要传承语言本身的创造力和鲜活度”

在短暂的茶歇过后,论坛上半场议题——中国新旧诗的历史传承,正式开始。著名诗人刘洁岷、杨章池、拉家渡与主持人一起坐在台上,与大家交流,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

作为一名诗歌评论家,刘洁岷第一个作了发言。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刘洁岷觉得,新诗和古典诗歌之间不是那么简单的一种旧和新的关系。古典诗歌和新诗有一个巨大的裂变,而这个裂变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承,是一个课题。

“新诗要走得更远,我们要回到古典诗歌,往更细、更深地说,应该回到汉语系和汉语言形成的文化。”刘洁岷说道。

在拉家渡看来,新诗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一种叛逆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现代进程当中。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拉家渡觉得新诗的第一任务不是传承,而是要建立自己的传统。

“在经过百年时间,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新诗已经取得了一个整体的一个高度的话,在我看来,新诗的成功之一就是突破了传统诗歌里面‘诗言志\’教条式的写作。”拉家渡说,他认为,古典诗中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诗歌其实与新诗是一脉相承的,诗歌精神是一样的。

拉家渡说,新诗在对于个人生命体验,对于复杂社会经验的处理上面,是把人性的光亮作为诗歌唯一重要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诗歌的重要性,更是人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一定要传承的话,我觉得,新诗其实还是要传承语言本身的创造力和鲜活度。”拉家渡说道。

新诗、古典诗薪火相传

论坛进行到下半场,三位马鞍山诗人对议题畅所欲言。

“马鞍山举办诗歌节是有文化支撑的。”马鞍山诗歌协会会长姚成颖说,马鞍山不仅仅是李白的终老地,也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终老地,他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从唐诗三百首开始的。

谈到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姚成颖引用了青年评论家冷霜说过一句话,“新诗是用最美丽、最有力的语言写的,旧诗是用最美丽、最有力的文言写的。”

“古典诗是我学习一个重要部分。”坐在沙发上,孙艳萍的声音不急不缓,她说,她在写诗过程中,一直有朋友提醒她,写诗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基在哪,所以她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

从1989年开始写诗,马鞍山诗人李钢虽说是受了朦胧诗潮的影响,才走上写诗这条路,但他同时也非常喜欢古典诗词。“曾经手抄了很多唐诗宋词,包括《红楼梦》里所有的诗词。”李钢说,如今这些手抄本依然保存在家里,那段时光也成了他心底最珍贵的一段经历。

“古典诗是新诗的源头。”李钢说,作为现代诗人,他要向古典诗歌道一声感谢,另外,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一百年,他也要向新诗百年致敬,祝福中国新诗繁花似锦,创作出更多辉煌的作品。

新闻推荐

马鞍山食药监局抽检食用农产品 1批次不合格

本报消息记者董磊通讯员杨建明报道近日,马鞍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马鞍山润良商贸有限公司、苏果超市(马鞍山)有限公司雨山西路购物中心、安徽欧尚超市有限公司马鞍山花雨店、青岛润泰事业有限公...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