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党旗一线高扬美好雨山你我同创 ——看党建惠民的“雨山思路”
唐成云正和赵广贤、茅惠祥老人商量设计院小区改造工程
宋雪霞带领巡逻队员常年坚持义务巡逻
芦场村党员甘道霞走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
力生公司“先模话改革标兵讲故事”
文图/记者邓婷婷通讯员吴靖宇
金秋9月,行走雨山,一路探访,一路问询。棚改一线,征迁户主动配合、开心搬家,住上新房“乐滋滋的”;生产一线,党员当先锋、员工不落后,发展前景“远大着呢”;老旧小区,意见大家提、管理共监督,居住环境“杠杠滴”;社区“微管家”,关怀无微不至、邻里互帮互助,百姓心里“暖暖的”……安居乐业的幸福笑容挂满脸庞,平稳和谐的满意答卷浓墨重彩。
近年来,雨山区立足全区发展实际,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紧抓基层组织、力促班子提升,探索打造便民暖民、惠民富民的基层党建“升级版”,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服务群众、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力打造“四个强区”、建设美好雨山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探索党建、共创美好雨山的路上,“红帽子”“红马甲”“红徽标”“红袖章”组成的“四红”志愿服务队遍布大地,半山花园社区“五步工作法”、山南社区“1+3”温暖“大管家”等扎根基层……一个个服务在一线的党员成为雨山区发展升级,绿色崛起中那一抹抹耀眼红;一个个党建服务品牌亮点纷呈惠民生,为该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留下一笔笔印记,似映日荷花夺人眼目。
半山花园“五步法”社区事务“商量来”
入秋后,马鞍山的雨渐渐多了起来,雨山区半山花园社区设计院小区的改造提升步伐也愈发快了。只见违章建筑拆得干净,公共区域功能分明,下水管线梳理通畅,道路硬化进入尾声,赵广贤和茅惠祥两位老人的心定了。“这样一次深入、全面、彻底的改造,问题解决了,我们很满意。”赵广贤说。
岁月长河中,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设计院小区逐渐变得陈旧、拥堵、混乱,改造提升势在必行。可要怎么改?光有专家可不行,还得居民说了算。在改造项目还没有开始前,半山花园社区两委就将其纳入社区协商,上门宣传改造目的,广泛听取居民的改造意愿。改造过程中,更通过一次次现场交流、座谈协商,将区住建委、雨山街道、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及其业主代表汇聚在一起,互商互讨、群策群力,对小区改造方案进行优化提升。
赵广贤和茅惠祥作为老党员,心系小区又熟悉设计,当仁不让参与其中,成为了改造工程的“协商员”和“监督员”。21栋的徐大妈违建拆除有困难,他们给大妈做工作、向社区反映问题,多方协调下最终按期拆除;楼栋天水沟老旧锈损,下雨时雨水顺墙而下破坏墙体、影响生活,他们申请纳入设计方案加以解决。
而在8月25日那一天,社区居委会主任唐成云又给他们打电话了,原来是要就居民楼前散水坡的事情征询他们的意见。“在居民楼与绿化之间留出80公分散水坡,可以阻隔潮气、蚊虫,我们当然很赞同,也会积极和居民解释。”这样“商量着来”的态度更是让两位老人感觉很贴心。“等到小区改造结束,实际成效将由居民来评判,做到真正惠民,让群众满意。”唐成云说。
近年来,半山花园社区本着“以人为本、和谐生活”的原则,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成立了由社区两委、片区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居民代表等组成、包括了大量党员在内的协商工作委员会,建立民主协商制度,更创新“五步法”即广泛听事、两委筛事、社区商事、多元落事、居民评事,建立起共同协商、民主监督的长效机制。
广泛听事,通过每月党员议事会、微平台、治安巡逻队等畅通居民“说事”渠道,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和问题。两委筛事,两委召开工作会议,对收集问题、事件及时进行整理,筛选出重点、急点、难点问题交由社区协商委员会协商处理。社区商事,分片到点,邀请问题涉及的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片区负责人、居民代表参加社区协商工作委员会会议,决定问题处理方案。多元落事,为确保问题处理效率,一方面确认责任单位、责任人,一边采取多元化的处理方式提高“办事”能力。居民评事,问题处理结束,定期对居民进行回访,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五步法”让社区与居民打成一片,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办”。
党员奉献争先锋芦场棚改速度快
说起马鞍山市近年来的最大棚改项目,当数采石街道芦场村棚改项目。涉征12个村民组土地1396亩,涉征棚户区改造农户1114户,住宅房屋面积约17.3万平方米,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5家,约5.4万平方米。“那么多老百姓要搬家,时间紧迫、情况复杂,思想工作、征迁程序等又要样样到位,真是头疼得很。”回忆征迁工作一开始,芦场村党委书记李必水直言任务艰巨。
再看现如今,已套算1000余户,交房969户,拆除800余户涉征房屋,征迁任务已完成了95%。可喜的是,整个过程中,没有一户居民因征迁问题越级上访,“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在积极宣传、阳光运行、沟通协调中解决。”李必水说,这当中,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功不可没。
在征迁过程中,村两委成员带头学习征迁政策,战斗在征迁宣讲第一线,及时调解矛盾、解决困难。40多名党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和助拆帮扶队伍,亮明党员身份,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走村入户做老百姓思想工作,及时将最新政策传达给征迁群众。他们还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动态,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用实际行动打开群众“心门”。同时,村两委还积极表彰优秀党员,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形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
“我是党员,我先签!”陶修权是芦场村的拆迁户,也是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党员。征迁刚开始,他就带头签订拆迁协议,用实际行动支持配合棚改工作。他还积极向周边亲戚、邻居宣传棚改政策,并把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带给村两委,搭建起党组织和棚改户沟通的桥梁。其中,他的妹夫因特殊情况在征迁过程中还有些犹豫,“我就和他说,国家政策公平合理、程序公开,不会让老百姓吃亏的。”最终,妹夫一家也签下了协议。
征迁对于陶修权的影响还不仅仅是搬家。他经营着一家“绿色种子经营部”,面向客户就是原来住在芦场村的蔬菜、粮食种植户们。可随着居民逐渐搬走,他的小店生意也是越来越差,“但看到大家早日住上新房,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点牺牲不算什么。”陶修权说,他也在思考着关掉小店,另寻出路了。
和陶修权一样,芦场村的党员们成为了“领头羊”,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动着身边的普通群众理解和支持征迁工作,为加快棚改工作步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志愿服务“1+3”山南管家暖居心
8月25日,山南社区的独居老人朱荣和家里来了一帮“老大姐”,她们打扫卫生、整理屋子,还端起了小板凳,和他在院子门口唠起了嗑。“最近想吃什么,我们给你买。”“过两天,再来个你把被子洗洗。”……一句句温暖贴心的话,让朱荣和笑得开心,“我不孤单,她们就是家人。”
这群“老大姐”,都是山南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而这当中,72岁的宋雪霞的身份尤其多。她是社区“四小一红”巡逻队队长、“1+3”邻里守望助老服务队队长,现在还多了一个,是“亲和微管家”党小组组长。“只要能帮助大家,再多职务、再多责任我也要担起来,也能担起来。”宋雪霞说。
宋雪霞组建巡逻队、志愿服务队,每天5个人一组,戴上“红袖章”,从早上8点到10点半,下午2点半到4点半,在小区里不间断巡逻,查看小区环境卫生、确保小区治安稳定,更及时解决居民矛盾纠纷,对重点人群进行服务管理,70多岁老人走路时脚被路牙子绊到,摔倒在地、鼻血直流,第一时间扶起老人,联系110、120和老人家属,采取急救措施;每天早上定时敲敲邻里独居老人的家门,见到面才能放下心。“每天多走几步路,就能多帮助一些人,我感到很高兴。”宋雪霞说。
宋雪霞用脚步丈量着奉献,“中国好人”王平则以双手沉淀一份真情。他多年如一日,义务为社区弱势群体维修水电,为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残疾人理发。还有,湛秀琴老人连续十多年义务为青少年和社区书法班学员教授书法技巧,弘扬中国书画传统文化……在山南社区,每个党员就是一粒种子,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忙碌的身影生动诠释着先锋本色。
近年来,山南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围绕“服务、惠民、和谐”三个核心,组建起了“1+3”团队模式,开展实现管家式服务。“1”即一个温暖(真情)“大管家”,将党员安排在网格党小组长、副组长、网格员的位置上,负责受理居民的各类诉求、咨询、建议,收集居民各类服务需求,为社区内的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人群,为其量身定制服务项目。“3”即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打造便民惠民贴心服务团队、邻里守望贴心服务团队、科普文化贴心服务团队,通过志愿者、服务项目、服务对象的对接,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做服务项目,彻底解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只要一个电话,大管家、贴心服务团队就会上门提供服务。”山南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素萍表示,在志愿者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营造出一片昂扬向上、开拓创新、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社区人文环境。
党建领航重实干力生发展后劲足
“坚守岗位,毫不懈怠,办法总比困难多。”站在力生集团有限公司“先锋话改革,标兵讲故事”的主题宣讲会上,绿化环卫分公司何峰话语朴实、言简意赅。这位扎根在一线基层岗位,备受全公司同事尊敬的老员工,始终认为:“党员就是我最高的身份。”
马钢厂区主干道行道树修剪、枯死树清理,绿化环卫分公司机械维护、机械故障排除,绿化工园林机械操作技术培训等,这些都是何峰负责的工作,虽然零碎而重复,他却始终一丝不苟。厂区内一百多棵直径50公分以上、高达20米以上的大型法国梧桐,树下裸线高压、工业电缆、煤气管道、工业水管密布,面对着需要截枝的任务,有人打了退堂鼓,何峰却担起责任,在三伏天里细致工作,独自一人完成任务。
在和县西埠镇,2000多棵行道树修剪,加上1400多棵大中型树桩要从地面清除,还限定30个工作日完成,何峰也没有被这个“任务量”吓倒。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节假日不休息,“锯一个树桩要跪在地上好几次,最终数下来,1472棵树桩,我就跪了5000次以上。”20个工作日里何峰完成了任务,也获得了西埠镇镇长的点赞。“能力有大小,岗位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展现自己的精彩人生。”何峰说。
如今,像何峰一样的力生党员遍布人力资源、企业管理部、后勤服务区、绿化环卫公司等各个部门、分公司,已成为该公司生活后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旅游接待、幼儿教育、食品饮料生产等各领域的突击手、排头兵,成为企业中的“金字招牌”,在关键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力生公司是马钢后勤单位改制成的产权多元化企业,目前承接马钢生活后勤,以及马鞍山市部分学校、医院、银行等企事业单位食堂团膳供餐服务,成为雨山区乃至马鞍山市重要的服务型企业。力生公司政治处主任助理黄韡表示,当前企业正处在改制初成、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精神骨”的力量。而党建精神就是这样一个“精神骨”,它是政治需要,更是企业发展需要,正融入企业成长,成为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实际上,党建的融合也确实让力生公司收到了显著成效。承接团膳供餐配送的单位达到了40多家,市场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职工收入直线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不仅入选中国团餐百强企业,更成为全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融合互促、协调共进,创造新的业绩,推动马鞍山服务业发展、经济前行,为老百姓带来去全新的服务体验。”黄韡说。
乡企共建细耕作绘就便民同心圆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在佳山乡,一个汇聚了“状元班主任”的家庭教育主题讲座正在酝酿之中。为了给辖区家长学生奉上一场最有用、最生动的讲座,联系老师、通知家长、确定场地,忙碌的不仅有佳山乡党委委员邰君,还有小马科技党支部的邓艳。“虽然我们非公企业党支部很年轻,但为老百姓服务的意志却很坚定。”邓艳说。
党建引领服务,单靠街道社区党组织“单兵突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互联互动,深度融合单位资源,进行“精耕细作”。今年以来,突破界限、整合资源,突出优势、互联共享,突破故态、创新结合,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正在雨山大地全面铺开,佳山乡也不例外。该乡全面调动各类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积极性,召开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与12家成员单位签署了共建协议,达成共享服务项目24项,共建服务清单68项,齐心协力为全乡经济建设服务,为辖区群众服务。
小马科技的加入,则让佳山乡党建插上了互联网翅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正能量,用内容和公信力来提升点击率和影响力。”邓艳表示,小马科技充分利用小马网等平台,宣传党建先进典型事迹,以“正能量”为标签报道百姓新闻,加大舆情收集和调控力度,从而影响、帮助百姓工作生活,扩大党建影响力;以新媒体、城市O2O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区域互联网开放云平台三大模块为基础,构建以“互联网+城市”的城市商业模式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更具本地化的城市生活服务,开启便民服务直通车。
同时,佳山乡还与小马科技党支部通过各种线下活动以及线上线下联合活动,为居民普及互联网科技知识,助力慈善公益事业,聚焦区域发展。“为爱行走”、“关爱白血病儿童及留守儿童”等一系列公益活动相继展开;“低碳乐骑聚力同行”15公里环保骑行活动在世界环境日举行,实行线上募集,认领“微心愿”,线下开展活动,双轨联动。“目前,我们已经为3名白血病儿童筹集善款31000元。”邰君说。
“互联网+党建”这一创新模式,将互联网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与及时有效的互动性有机地融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佳山乡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释放出巨大的新优势、新红利,成为该乡独具特色的党建服务品牌。
主办:中共马鞍山市委组织部
马鞍山日报社
总监制:阮兵刘斐
总策划:张承学王贤俊汪俊生
策划/统筹:谷雨秦俊陶宏文
本期统筹:刘挺
新闻推荐
央视《中国志愿者》摄制组在马“采拍”结束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市公益善食馆志愿服务模式让央视编导盛赞:马鞍山志愿者是“好样的”
9月4日,中央电视台《中国志愿者》系列纪录片摄制组一行4人圆满完成在马鞍山的采访和拍摄任务。在为期5天的采访和拍摄中,市公益善食馆志愿者服务总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仅...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