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从乡镇来到合肥上老年大学 年近古稀刘业和诗书画创作热情高涨

合肥晚报 2021-09-13 00:53 大字

○每天起床,看着卧室墙上挂着自己书写的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四联书法,整个人都有精气神。

退休后的刘业和,2012年从家乡芜湖鸠江区沈巷镇来到了合肥定居。

早在1999年,为了给留在合肥工作的儿子创造条件,他就在合肥买了房子,频繁往来于合肥和家乡之间,目睹了合肥变化。

经过近10年的退休生活,他已成为真正的合肥人:享受城市便捷生活,倾力诗书画创作,也不忘对乡村的挂念和情愫。

从小感受传统文化

“我的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我的堂伯父是私塾老先生,父亲也上过私塾。”年近古稀的刘业和侃侃而谈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记得结婚时,四爷爷就专门为我写了一副对联,对仗极其工整。”

有了从小在传统文化圈内的耳濡目染,刘业和的作文在学生时期的初中阶段得到充分的肯定,经常被班级或年级单独拿出来讲评。

1968年初中毕业时,刘业和作为工农兵大学生推荐到了“五七”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学习土壤改良、科学配种、牧畜选良等课程。

毕业后的刘业和,一直就在安徽和县农业部门工作,主持农业的技术、经营、管理工作,服务农村经济,直至2012年退休。

工作当中留意文化

让刘业和颇感自豪的是,对传统文化中文学的兴趣、留意和潜质,在工作中偶尔也得到展现。

有一次,刘业和在向上级部门做汇报时,引用了一句清朝学者朱用纯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用来表达企业厉行节约的理念,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这副对联,是我在一农户家里看到的,写在的确良布上,当时就记了下来。”工作间隙的刘业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诗词,无时不充满着好奇、探索的精神。

1982年,刘业和作为唯一一名基层代表,到巢湖地区就农业技术做3小时的专题发言,这让他深感文化积淀的重要。

“就是现在,看到电视里播放的中国古建筑,我都要留意大门两旁的对联,随时拿手机拍下来,空闲时拿来琢磨。”刘业和补充着。

赴肥感受戏曲文化

“大约在1985年,我和家乡几个戏曲爱好者,专程从家乡赶到合肥江淮大戏院,观看黄梅戏《五女拜寿》,在合肥住了一晚。”提起与合肥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刘业和有些印象,“第二天早上,当时在江淮大戏院附近的十字街,还有一家饭店,叫绿杨邨饭店,我们几个吃了早餐。”

“如今,合肥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刘业和止不住对合肥的赞叹,“仅交通一项,‘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即可展现合肥在全国的地位。”

1999年,从安徽大学毕业的儿子留在了合肥工作,刘业和当机立断,在合肥买了房子。

随着儿子成家,刘业和与老伴经常往来于合肥和家乡之间,每一次来合肥都能感觉到城市面貌的变化。

退休专攻诗词文化

退休后来到合肥,最让刘业和满意的,是上了安徽老年大学的古典诗词研究、书法和绘画班。

“我工作几十年后,在内心积蓄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一下子迸发出来!”他有些激动,“创作了诗词两三百首;勤奋练习书法,真草隶篆样样都学,山水花鸟也有涉及。”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刘业和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及文学理论,以致视力出现大幅下降,一个0.5,一个更差些,这让他不免担心起来。

作为合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刘业和一直保持着“自撰对联”的习惯,并书诸字画。

他认为,字写得好,山水画得好,还要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文赋去丰富字画的内涵。

诗词融入书画文化

“2016年,我参加凌家滩笔会,现场有位企业家突然请我为企业撰写一副对联,还有一位参与者也请我为他的父亲写一副寿联,让我稍感紧张。”刘业和回忆着当时的境况,“我当场了解了企业和老人的情况,揣摩了一阵,用篆书各自书写了两副对联,让两位满意而归。”

2019年,刘业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自撰隶书八尺对联“七十岁月筑复兴大梦 几代人杰创美丽高新”,从内容到形式都获得了高新区从基层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有一天,他兴之所至,花了4天半时间,用行楷抄录了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文赋》长卷,共32米,卷在一起,直径约有10厘米。他又定制一樟木匣子,将作品放入匣中收藏起来,“最起码让孙子辈知道,他们的祖辈曾经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没有虚度时光。”

城居不忘乡村文化

除了在合肥有一个诗书画朋友圈,刘业和在合肥还有一个运动健身圈。乒乓球、羽毛球成为他们的交流工具,共同到大蜀山徒步锻炼,成为他感知合肥的最好方式。

已在合肥生活近10年的刘业和,也时刻挂念着家乡,关注家乡的动态。

人说“盛世修谱”。近期,刘业和作为执谱人,开始为家族第六次续修家谱而奔忙。

“此次修谱,我要为家谱作序,要联系家族的主要亲友提供资料,争取在农历壬寅年到来前刊印。”对个人来说,刘业和深感责任重大,“连续8天电话沟通,嗓子直接就哑了。”

对刘业和这一代人来说,经历过很多,对如今的生活状态,有切身的体会:“我年轻时,没有像样的衣服,曾经为了外出体面,借过别人家的衣服穿。这在当今是很难想象的。现在吃穿不愁,生活安定,大病有医疗保障,交通网络便捷……也是那时候的人难以想象的,这就是盛世!”

高桂莲 汪卜利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图

新闻推荐

护航 开学

护航开学→为保证校园新学期开学安全有序,8月31日,和县公安局乌江派出所民警深入乌江镇中心小学开展开学前安全检查。检查...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