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圆孩子一个大学梦 记和县乌江镇“全国文明家庭”王加胜家庭
王加胜在留守儿童之家上课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圆孩子一个大学梦
——记和县乌江镇“全国文明家庭”王加胜家庭
“王老师,早上好!徐奶奶,早上好!”12月9日上午,留守儿童之家的屋外长巷里,远远地传来了孩子们的问候声。王加胜夫妻俩笑盈盈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并迎接他们走进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乌江镇濮集留守儿童之家。
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农村的一些留守儿童或多或少都有亲情的缺失。41年来坚守在农村初中教学第一线的王加胜,看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节假日期间逗留在街头小巷,无所事事,他看在眼里,忧在心中。在“中国好人”叶连平老师精神事迹的感召下,2015年3月,他利用自家的四间空房自筹资金,创建了一个校外留守儿童之家,让孩子们多了一个课外活动的场所,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万事开头难。王加胜的善意之举也避免不了周围人的风言风语,有人冷嘲热讽道:“现在大家都在办辅导班,王老师一分钱不收,可能吗?还不是为了出风头!”面对此,王加胜淡淡地一笑而过。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党员,帮助留守儿童是我的本分。我和我的家人希望通过搭建留守儿童之家,帮助一些孩子改变学习习惯,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在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过程中,为了让王加胜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妻子徐万霞主动包揽了家中所有家务,还和儿媳一起带着留守儿童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王加胜的儿子也常常鼓励他、支持他,一有空就带着零食来看望这些孩子。
“他想做的事情,我们全家都会支持他,更何况这是一件善事。”王加胜的妻子徐万霞说。
留守儿童之家自办学以来,办学设施不断完善,从当初的几张桌子、几条板凳发展到现在的拥有多媒体教室、图书角、乒乓球室等,这些都离不开家人和社会的支持。
“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家人的一半。”王加胜笑着说道。
“多年来,他们夫妻和睦、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社区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谈及王加胜夫妇,邻居戴罗军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王加胜的大爱事迹使他荣获2017年“马鞍山好人”称号,其创办的乌江镇濮集留守儿童之家,同年也被评为市优秀示范活动站。2018年9月,他又荣获市“师德标兵”,2020年11月20日,王加胜家庭更是荣获了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称号。
用爱心和善举温暖心灵
让陪伴更有质量
“我是3年前来到留守儿童之家的,在这里我交了很多朋友,人变大方了,也变开心了。”濮集初级中学的初二学生濮仕美说。5年多来,王加胜利用放学休息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或看课外书籍,星期六和星期天由志愿者分层辅导孩子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暑假便由支教大学生集中为他们教学四周,寒假教学一周。
在他的留守儿童之家,王加胜及其他志愿者除教授孩子知识和辅导作业以外,还常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饱满的精神世界润泽留守儿童,丰富留守儿童的内心。
他们先后带领孩子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悼念,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学习英雄人物精神。他还组织学生到南京科技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县周边的农业、工业示范园区等地参观学习,开启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努力奋进的“阀门”。不仅如此,王加胜和家人还经常为孩子们集体过生日,特别是面对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王加胜想尽各种办法让他们在生日的祝福中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关爱。对待残疾儿童,王加胜多次去家访,送教上门,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人生。
“几年前我查出患有卵巢癌,一直靠化疗吃药维持生命,家里全靠孩子爸爸在镇上打零工和吃低保来生活。要不是有王老师帮助我们,真不知道孩子的学习该怎么办好。”家长李伏霞眼中充满泪水地说道。
爱需要传递和延续,受到王老师的精神感召,年轻教师们也受益匪浅。
“王老师的善举不仅传递了正能量,还鼓舞着年轻老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公益教育,做一个能帮助他人的好人。”濮集初级中学政教处主任邹连超表示。
“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了,我准备去市里上老年大学,丰富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到留守儿童教育中去,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亲情交流和课外辅导。”王加胜如是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王加胜老师坚信真诚的奉献能使未来的山花烂漫。不倦追求的他,始终把关爱留守儿童当做一生的事业去追求,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让更多的孩子感受真情的关爱。
文图/记者 黄莹 见习记者 高莹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于10月24日正式结束。据了解,截至报名结束,国考安徽职位报名人数已达2.16万人,其中,芜湖职位...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