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腿”撑起残疾人就业一片天 ■文/图 记者 刘芳 通讯员 李景明

马鞍山日报 2020-10-14 01:28 大字

图为池支利展示一件价值一至三万的手工刺绣服装

图为在厂里就业的残疾人正在工作

“一条腿”撑起残疾人就业一片天

■文/图 记者 刘芳 通讯员 李景明

核心提示

他叫池支利,是马鞍山市和县人和工艺品厂的“当家人”。数年前的一起车祸,让他从此成为一位需要假肢站立的残疾人,面对生活的困难,他没有退缩,反而将自己的企业办得越来越红火,还带动了不少残疾人一起脱贫奔小康。请看本期——

从北京拉回六车设备材料返乡创业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村子的时候,远处蓝蓝的天、黄灿灿的稻田,近处微波粼粼的水面,形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金秋时节,踏着清晨的露水,池支利早早地便来到厂区的一楼生产车间——市、县残联扶持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人和工艺品厂由北京经商返乡创业的池支利在2013年6月投建。坐落于和县功桥镇东堡村委会郝村自然村,由一栋三层1000平方米生产车间、一栋五层2180平方米的综合楼组成,生产传统文化服饰、工艺品、拓片字画等千余种产品,通过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网店,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仅每年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外贸单也有数十万人民币。

“我是土生土长的郝村人,离开家乡30多年了,回到家乡就是来感情投资的。2011年父亲去世,让我后悔回来晚了,也坚定了我回家乡创业的信念,我想守着母亲尽孝道,力所能及地带着乡亲们脱贫奔小康。”

1966年出生的池支利,中等个头,憨厚的脸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老大,一家6口人,靠着父母种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池支利16岁开始学习裁缝,19岁到北京讨生活,他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辛苦,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创办的北京白云吉祥阁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专业设计、生产、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为了回乡创业,池支利从北京公司带回了四位技术、管理人才,带回了近千万的资金,从北京用9.6米的大货车拉回了六车设备、原材料,建设人和项目。2014年4月,公司投入生产的关键时期,他在和县遭遇车祸,造成左腿截肢、三级残疾。“难不倒我的,北京企业稳定发展,由我妻子守着,我没有后顾之忧。好在安装了假肢,熬过了最难的日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残疾以后深知残疾人的不易,所以在企业成立之后,只要是残疾人愿意到我的企业来,我都欢迎。”乐观向上的池支利让人肃然起敬。

创富之余不忘残疾困难乡亲

走进人和工艺品厂宽敞明亮的一楼绣花车间,一排排数十米长的绣花机,牵着五颜六色的彩线在色彩缤纷的绸布上来回奔跑……

68岁的村民吴子英又来车间领绣片了,她的儿子因脑溢血后遗症造成一级残疾,无法正常行走。都是她将绣片带回家,闲暇时照顾儿子一起剪线头,每个月按件计酬贴补家用。

在人和的手工车间,57岁的耿信鸟,正在用布条盘扣,今天她是来交货的,准备下午回家时再带一批货回去。看到池支利,她开心地打着招呼,把盘扣递给他看:“看!我做得好吧!”池支利笑着答应着,接过来边看边说道:“做得好!大姐,吃过中饭再回家哦!”耿信鸟是一级肢体残疾,行走要用双拐,今年5月开始到人和上班,她手很灵巧,学习盘扣熟练后,就拿货回家做,做一对盘扣再钉好两块两毛钱,一个月下来收入不少。“没想到,我这样的残疾人,在家门口能上班,还能把活拿回家做,也不耽误照顾家,每个月能做一两千块钱,真是太感谢池老板了。”

感谢池老板、直夸池老板的村民耿正安,是右眼失明的残疾人,池支利手把手地教会他拓片字画。这是技术活,从卷好宣纸分清里、面入手,到清干净石碑、敲打羊毛毡垫、用墨轻重缓急,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池支利不仅手把手地教,还将拓片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张贴上墙。“拓片活坐着、站着都可以干,时间还自由,下雨下雪时我就在家休息,多做就多拿,老板照顾残疾人,一张拓片12元,比正常价格多给2块5,每个月一两千元贴补家用挺好的。”

返乡创业助力乡亲脱贫的池支利,将北京公司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带回到家乡。鼓励残疾、困难乡亲来上班,积极动员村民成为员工,进厂上班每周休息两天,提供免费午餐,购买五险,基本月薪3000元,只要进厂,喜欢做什么活自己挑。他还倡导“农工一体化”,实施流转了1000亩土地种粮食做深加工,他鼓励员工农忙回家下田干农活、农闲进厂来打工,种粮食、挣钱都不耽误。

从北京到马鞍山人和负责技术管理、市场销售的赵勇,2005年就在北京公司工作,面对马鞍山项目的发展,赵勇坦言:“我们不愁市场、不愁技术、不愁资金,就愁招不到手工刺绣员工,一件手工刺绣服装售价一至三万元,市场供不应求;还愁从厂到公路的100米道路不畅通,窄的地方只能走一辆小轿车,北京的大型机械无法运进厂。县残联正在帮助我们协调,希望早日解决。”

新闻链接

安徽省首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试点城市,就业工作这么做

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第一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试点城市。五年来,市残联不断推进探索残疾人就业工作新路子,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努力解决特殊群体就业困难。全市现有持证残疾人5.1万人,其中就业年龄段(16-59周岁)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2.1万人,已就业残疾人1.8万人,就业率达85.6%,安排残疾人就业位居全省前列。

市残联调研员汪启高介绍,市残联以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促进和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取得成效。目前,马鞍山市运营的集中就业机构有31个,集中安置残疾人913人;建成11家扶贫基地,通过基地安置残疾人就业166人,辐射带动295户残疾人家庭增收;扶持残疾人个人创业244人,投入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项目补贴资金180.2万元。

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一直是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难点。近年来,马鞍山市各级残联和相关部门不断探索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新路子,大力推进辅助性就业,解决特殊群体就业的“难中之难”。马鞍山市出台了《马鞍山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施办法》。已建成辅助性就业机构9家,共安置残疾人就业106人。其中精神残疾33人、智力残疾42人、重度肢体残疾31人。

新闻推荐

让幸福永驻心底

让幸福永驻心底和县功桥镇张郝学校902班范晨晨幸福,犹如不知名的小花,风一吹,便飘飘然地散落在海角天涯。幸福其实很简单,它...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