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棉鞋奶奶”的暖心礼物抵达和县敬老院 17年来她送出近6000双手工鞋 文/图 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闫欣

马鞍山日报 2020-10-13 02:10 大字

天凉了,“棉鞋奶奶”的暖心礼物抵达和县敬老院

17年来她送出近6000双手工鞋

文/图 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闫欣

花山区有位奶奶做的棉拖鞋,一针一线密密缝,暖和紧实质量好,还只送不卖。这位奶奶叫李广英,78岁了,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自2004年起,她义务为马鞍山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缝制了6000多双棉拖鞋。天气渐渐转凉,她的爱心又在起航了。

“做鞋关键是心思,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才耐穿”

10月12日早上4点多,家住宁芜村的李广英奶奶就起床了,她细心地将做好的棉拖鞋一双双捆好,大红的、黑的、藏蓝的、条纹的、花的,大小码穿插装入四个大麻袋,忙活完了,她又出门遛了一会弯,7点多就赶上车去往和县西埠镇和香泉镇的敬老院。

李广英个子不高,头发已经全白,爱说爱笑,笑起来眼睛亮晶晶的有光。到了西埠镇敬老院,院长杜仁友站在大门口迎接,她抢着把鞋从后备箱卸下来,“院长好,给老兄弟姊妹们一点小小的心意。”

“我们这儿经常有爱心人士来探望,送吃的喝的什么都有,就是没人来送过自己缝制的鞋子,谢谢您老人家!”杜院长紧紧握住她的手。

很快,敬老院的老人们聚集在一起,李广英挨个分发着棉拖鞋。她做的棉拖鞋,鞋底是一厘米厚的泡沫底,棉垫用四五层布缝制,每双鞋摸着都很厚实,一针一线均匀饱满。70多岁的老人林广华是个内行,他举着棉拖鞋直夸,“李大姐针线功夫可真好,针脚又细密又扎实,底子、料子都好。”“你们喜欢,我就高兴!”李奶奶乐呵呵地说。

“老姐姐辛苦啦!”香泉镇敬老院老人孙基珠高兴得有些哽咽,他现场换下了一年穿到头的薄薄的解放鞋,穿上了暖和漂亮的蓝色棉拖鞋。他想当面感谢她却没找到人,原来,趁着大家在排队领鞋,李广英悄悄地离开了。

别看小小一双棉拖鞋,做起来费时费力。李广英5月份就开始到处买材料做鞋,鞋底、针线、布料,受疫情影响不好买布料,她把自己压箱底的大红袄子剪碎了,就是她六年前荣获“中国好人”时分发的一件衣服,“做鞋关键是心思,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才耐穿,不是自夸,我这个鞋子磨不破,有的穿。”

“还要做下去,争取让全市敬老院老人每人一双”

“棉鞋奶奶”李广英奶奶退休前曾经在沪皖色织厂、装饰公司工作过,跟着做裁缝的母亲学了一手制鞋的好手艺。她的爱心棉拖鞋事业,始于2004年。闲暇之余,她总想为帮助弱势群体做点事情。思来想去,决定给市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们缝制棉拖鞋,“老年人身体都不好,寒从脚生,天冷了做双好鞋给他们暖和一点。”

说干就干,当年她就从微薄的退休金里拿出相当一部分钱,买来鞋底、棉布、针线等原料,一针一线地在重阳节前赶出了61双棉拖鞋。怀着忐忑的心情,她拿着缝制的棉拖鞋敲开霍里镇敬老院的门。工作人员得知缘由都特别感动,看着老人们喜气洋洋地换上新鞋,李广英觉得自己的辛苦没白费,她一定要为全市每位敬老院、福利院老人每人缝制一双。

行善易,守善难。为了一句承诺,李广英的爱心棉拖鞋一做就是17年,无论寒暑、从不间断。

一碗米粥、一点咸菜,还有儿子们有时候从食堂打回来的饭菜,李广英自己的花销几乎为零。但她省吃俭用,买制鞋材料和布料等却毫不吝啬,“鞋底现在涨了1块钱,绣针涨了4块钱,剪刀针线都要更新,这些都必须要买。”李广英说,她用坏了13双剪刀和1000多根钢针,为了让做出来的鞋质量更好,她用拾破烂换来的钱买耐磨的旧衣,层层纳入鞋面鞋底。

近6000双鞋,近6000个人收到了李广英的温暖。今年上半年,她为中加彝族爱心班的贫困学子们制鞋,听到一声声亲切的“奶奶好!”她高兴得合不拢嘴。

“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腰也痛,家里人都不同意我再做了,可是这桩事情放不下来,还有好些人需要。”李广英说,她经常在孩子们来看望时把做了一半的鞋子藏起来,走了再继续做。把温暖送给他人,这就是她的任务和心愿,也是她快乐的源泉。

新闻推荐

马鞍山抗日英烈:成本华

马鞍山抗日英烈:成本华成本华(1914—1938),女,安徽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和县,和县人民奋起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最终被...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