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情诗赏读(之十)

广元日报 2020-09-20 00:56 大字

蔡元藻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于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因“状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俗谓之‘贺鬼头’”(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他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宋太祖赵匡胤贺皇后的族孙,自称是唐贺知章之后,娶宋宗室赵克彰之女为妻。出仕后,曾任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管界巡检。40岁时改任文职,曾通判泗州(今江苏盱眙一带)、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一带)。58岁时致仕,晚年隐居苏、常二州。他才兼文武,政绩出众,但由于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他家藏书万余卷,博学广览,诗、词、文皆工,而词成就最高。其词题材丰

富,风格也有变化,兼豪放、婉约之长。今传《东山词》一卷,《贺方回词》二卷,共280余首。另有《庆湖遗老诗集》。

鹧鸪天·半死桐(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是词人贺铸为其妻赵氏所作的悼亡词。词题“半死桐”引用了一个典故。典故出自汉枚乘的《七发》。皆文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死半生,砍来制琴,其音为天下之至悲。后来,唐人李峤在其《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中,有一好句“琴哀半死桐”。贺铸即将句中的

“半死桐”截出,作为此词题名,取悼亡之意,以寄哀思。

词的上阕开头两句“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这是说这次路过阊门时,眼前的一切都与以往不同了,我和你是一同来到苏州的,为何归去时就只有我独自一人了!句中的“阊门”,即苏州的西门。“重过阊门”,意即此前过过阊门,甚至不止一次路过阊门。那时他的夫人尚在人世,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万事非”,意即一切人事风物都与此前不同了,因为这次重过,他的夫人已经亡故了,怀着悲伤的心情,所以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意了。这一句看似写事,实是写情。“同来”而“不同归”的嗟叹,进一步写出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悲痛。紧接着的两句“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意即我现在就像遭清霜侵凌后的梧桐半生半死,又像失去伴侣的头白鸳鸯孤独地飞行。这两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词人丧偶后的凄凉和愁苦境况。

下阕起始的三句“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这是说,原野上的青草,露水刚刚晒干;旧居和新坟都使我情牵梦萦,不忍分离。句中的“晞”,即干,干燥的意思。“旧栖”,指他们夫妻原来的居住地。“新垅”,即指亡妻的新坟。这三句是词人用比兴手法抒写妻子的亡故。接下来的两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是说我躺卧在空荡荡的木床上,静听着夜雨飘打南窗,就想到从今以后,还会有谁像爱妻那样,深衣挑灯为我补衣呢?这两句是写词人独卧空床,听着夜雨敲窗,辗转无眠时,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结尾那句“谁复挑灯夜补衣”的哀叹,深深地震憾着读者的心灵。

这首词写悼亡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它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唐元稹《遣悲怀》三首以及北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并称为古代悼亡诗中的四大名篇,为历代读者广泛传颂。

新闻推荐

马鞍山抗日英烈:成本华

马鞍山抗日英烈:成本华成本华(1914—1938),女,安徽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和县,和县人民奋起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最终被...

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