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本报记者协调,和县胡可来卖掉110多万斤稻谷 “谢谢你们!能过个安心年啦! ”
■ 本报记者胡明兵 陆杨
1月4日,和县粮食部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经过所在地的粮库协调,种粮大户胡可来的稻谷已全卖给当地加工厂。 1月6日,记者联系老胡,确认了此事,他对本报记者的热心相助表示感谢,“今年能过个安心年啦! ”
胡可来是和县西埠镇一位种粮大户,流转了2000多亩地种植水稻,去年秋收以后,一直就在为卖稻犯愁。他说,“还没等到我去卖,附近的粮站就收满了。没办法,只能再等等。 ”
去年11月19日,记者到老胡家实地查看走访,只见他家的地里有一个大大的“粮仓”。说是“粮仓”,其实就是在水稻地里垫高一块,下面铺上塑料布,水稻堆在上面,水稻上再铺几层塑料布,用绳子把塑料布捆好,再用装着土块的口袋压在上面,防止被风吹落。地的四周,清出一条排水沟,以防雨天水稻进水。因担心水稻被偷,不论阴晴雨雾天,每天晚上,老胡都要住在“粮仓”边的简易棚中看守。
随后,记者将老胡的困难向和县粮食部门做了反映,该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会尽快了解情况,尽力予以解决。可一直到去年12月底,胡可来的水稻仍然未能出售。去年12月25日,记者再次冒雨来到老胡的 “粮仓”,他正在清理“粮仓”边的积水。
记者发现,和上次来时有所不同,老胡的“粮仓”边多了一套卖粮设备。他说,本来是打算要卖的,但最终还是在价格上没谈好,马上就要过年了,他很心焦,但也没什么好办法。
“种不出来粮食着急,种出来粮食卖不掉更着急。 ”了解到胡可来的困境后,记者再次联系和县粮食部门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和县的国有仓容已全部满了,全县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只占一半,剩下15万吨都要走市场化收购的路子。现在全县只有租赁库点还有几千吨仓容,可以托底收购,但只收粳稻,因此,他们只能尽力联系,帮老胡走市场化销售的路子,价格随行就市。
所幸,经过和县粮食部门的努力,老胡将110多万斤水稻全部售完,这也了却他的一桩心事,终于能踏踏实实地过个年!
新闻推荐
晨报讯近日,安徽省三家产业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于12月22日下发了《农业农村...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