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包公家乡来”系列报道之“开封篇”(一)开封有个包青天
○故宫博物院藏包拯图 ○演绎中的包公形象 ○宋徽宗《鹤瑞图》描绘北宋东京宫城 ○开封包公祠展品“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提起宋都开封,自然就会想到北宋名臣——包拯。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包公与开封
京剧《铡美案》中的名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在舞台上,包公唱腔未落,观众已精神振奋,掌声雷动,场面十分热烈。台湾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歌,首句便是“开封有个包青天”,它更是唱响全国,唱响海内外,唱响东南亚。这两句唱词如此轰动,如此响亮动人,它说明了包公与开封的密切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要介绍包公,就必然要说到开封、开封府,反过来,要介绍开封,就必然要提到包公、包青天。二者已融为一体。”河南开封包公文化研究学者李良学在他的书中如此说道。
开封与包拯的第一次结缘缘于包拯在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进京赶考。开封是什么地方?那是大宋王朝当时的首都,号称东京,又称汴京。是一座“八荒争凑,万国威通”,人口逾百万、世界第一流的国际性大都会。城垣为外城、里城和皇城三重城格局,城门高耸,城墙坚厚,护龙河环绕,气魄宏伟,威严壮观。京师开封,街道整齐开阔,四通八达。两旁槐柳成行,酒楼林立。整天车水马龙,繁华热闹,无与伦比。真是“汴京富丽天下无”!张择端一幅《清明上河图》,将当时开封的繁荣景象描绘了下来,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时,震惊了海内外的目光,看到开封古时如此繁华,无不惊叹叫绝。北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这样描绘开封的繁华景象: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伎巧则惊人耳目,奢侈则长人精神”。——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这是宋人记宋都,是北宋东京繁华的真实写照,京师开封繁富高丽,无与伦比。当时,开封人口在150万左右,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当时的开封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荣、最富庶和最美丽的国际性大都市,并非溢美之词,而是千真万确如此。北宋京师开封灿烂辉煌,魅力无限,值得骄傲,值得自豪!”开封市清明上河园的导游如此说道。
与开封结缘
据史料记载,包公与文彦博等举子,游览了开封这座帝都,被其无比庄严、无比繁华、无比热闹和园林之美彻底震撼了。包公大长精神,大长志气,感慨到开封科考已感万分荣幸,将来若能中进士,在京师开封谋个一官半职,展示才能,那就更是人生一大幸事。这时,包公与文彦博在京一起攻读学业,非常努力,共同学习,学业日进,友谊日深,史称二人是:
方业进士,相友甚厚。——《文氏墓志铭》
进京的次年,省试结果公布,包拯与文彦博皆榜上有名,成为“合格奏名进士”,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该年三月二十日,仁宗皇帝驾幸亲自主持殿试。随后第四天,此次殿试共录取的三百七十七人进士,分为六等,也叫六甲,由皇帝一一唱名,在唱到第一甲前三十名进士时,包拯及好友文彦博名列其中,此时奇迹出现了。据史书记载:
突然日呈五色,光华灿烂,照耀殿廷。——《宋朝事实类苑》卷四十七《唱第日五色》
文武大臣认为是吉祥之兆,山呼万岁,祝贺朝廷为国家取得栋梁之才。整个崇政殿气氛热烈,新科进士更是一片欢腾。如此看来,冥冥之中似乎老天爷也为千年清官即将登上历史舞台感到喜悦。
次月,包拯等新科进士们第三次走进崇政殿,听从皇帝授官职。包拯授官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但因父母年高,包拯要求在和庐州(今合肥)附近差遣,以便忠孝两全。仁宗见包拯如此孝顺父母,十分难得,印象深刻,立即改授包拯为临近合肥的和州(今安徽和县)任税监。如此,接下来便是包拯初仕和州的故事了,读者们有兴趣可翻阅本刊在2019年11月8日《肥东晨刊》6版刊登的《初仕税监得民心辞官尽孝传后世》一文详细了解。
陈州察粮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包公从端州至京,担任殿中丞。十一月,经御史中丞王拱辰推荐,他和李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未几,正式命为监察御史。除去知天长县令(详见本刊2019年11月11日-12日6版《复仕天长清吏治智断“牛舌”美名扬》)以外,这是包拯第三次进京,已经四十五岁了。他开始在朝做重要京官,预示着将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监察御史是御史台下属察院的主要成员,属于朝廷的监察官,也叫“台官”。主要任务是“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纠其谬误,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包公大孝至忠,正直无私,显然非常适合这种职务。他任职不久,京城里的“上清宫”失火。这座宏伟壮丽的道教宫观的焚毁,从皇帝到大臣,无不震惊,不少人要求拨款重修,仁宗也有这种打算。因为从宋真宗以来,朝廷特别推崇道教,宫观林立,一座比一座辉煌。包公做了两任地方官,对于国穷民贫有切身体会,听说要重修上清官,深感不安,便迫不及待地出面劝止。他给仁宗上疏《请不修上清官》,认为这是有损无益的事情。他主张“励精图治,修人事”,而不该大兴土木,空耗资财,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一片诚心。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初夏,包公担任监察御史才几个月,就为陈州(今河南淮阳)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京东西路转运使王逵,一贯贪赃枉法、残酷压榨百姓,很不好惹,不少官员吃过他的亏。在陈州(今河南淮阳)麦收后,他以改货币代小麦缴纳赋税(叫折变),硬把官价五十文一斗的麦子加码折成一百四十文。老百姓把全部麦子卖掉也不够缴,逼得百姓纷纷逃亡他乡,王逵却又嫁祸自救,向朝廷上奏章,说此恶果是清廉爱民的陈州知州任师中不准老百姓折变造成的,请求朝廷将任师中撤职。御史中丞王拱辰派遣包拯到陈州经过多方调查,取得大量真赃实据。回京后包拯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坚持正义,一连几次写奏章弹劾王逵,仁宗实在没法,才罢了王逵的职,交付大理寺审讯问罪。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并不大,后来经过民间传说《包公放粮》和戏剧《陈州粜米》、《包公下陈州》等的艺术渲染,变化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故事,使“包青天”的美名响彻云霄,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据史书记载,此后包拯在嘉祐三年出任三司使,主持国家的财政工作时,以陈州为例,重点揭露折变给百姓带来的祸害。折变就是用货币代替实物纳税。包公因此上疏请免江淮等受灾地区的折变,希望给予优恤,并暂停各种摊派。(未完待续)
本刊记者顾雯鑫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贾克帅通讯员张代标)11月30日,南京市浦口区与马鞍山市和县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两地将抢抓江苏...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