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初心不改 ■通讯员 倪林

马鞍山日报 2019-10-30 03:22 大字

今年48岁的刘骏,在家乡石杨镇绰庙街道经营粮食加工厂。1989年入伍的他,因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优异,两年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退伍后,组织安排刘骏在绰庙粮站工作,历任绰庙粮站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2003年3月,粮站实行改制,精简人员,一部分人面临下岗,当时已任粮站党支部书记的他,选择一次性买断,带头申请下岗创业,将岗位留给更需要的人。从此,刘骏从一个“公家人”变成普通人,开始了他的漫漫创业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终有建树,所创办的谷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群众信得过的企业。

刘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创业的同时,也想着要给周边的乡亲们帮点忙,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帮助贫困户脱贫。他一直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秉持为群众服务的理念,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带领其他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

几经坎坷 守的云开日出

办完下岗手续后的第一次创业,刘骏看中了粮食行业。在简单了解榨油机的工作原理后,他便带上仅有的2.8万元来到河南郑州购买设备。时值油菜籽上市,榨油机开始马不停蹄地运转。可就在设备运行了一星期,榨出300斤油后,榨油机就坏了。刘骏赶紧找人来修,可当地没有掌握这门手艺的。打电话到厂家,那边也说没办法。无奈之下的刘骏只得将榨油机当废铁卖了1300元钱。下岗后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然而失败并未使刘骏气馁,他思考着再次创业。2005年,刘骏加盟了一个品牌的农药店。周围都是农民,都是田地,农药需求量肯定很大,刘骏胸有成竹。可真正经营起来,并没有他想象的简单。原以为加盟品牌之后,开店卖农药就行了,可实际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农作物该喷什么农药,是有讲究的,药与水的配比也有严格标准。刘骏一知半解,俨然一个门外汉。第二次创业,刘骏又赔了8000块。

有过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后,刘骏开始不断总结和思考,他觉得还是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这样成功的把握会大一点。自己在粮站工作多年,对粮食最熟悉。正所谓:生不做,熟不丢。刘骏决定还是做回老本行——粮食加工。

2006年5月, 刘骏开始了下岗后的第三次创业。他买来粮食加工设备,经营起一个小型的粮食加工厂。当时,刘骏家附近已经有了一个大型粮食加工厂,但这个厂到点就下班关门了,刘骏敏锐地感觉到,这就是他的切入口。凡是运到他小加工厂的粮食,都是随到随收,哪怕是凌晨两三点有人敲门,他也赶紧开门,收完粮食就赶紧加工,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在粮食加工的过程中,刘骏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加工。

“服务周到,价格公道”。很快,刘骏的粮食加工厂在十里八村就被传开了,凭借着乡亲们的口口相传,刘骏迅速打开了市场,当年就盈利四五万元。到了2012年,刘骏的粮食加工厂已经初具规模,盈利翻番。但他仍未停下前进的脚步。2016年,他召集几位志同道合的种植大户一起出资30万元,合伙成立了谷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水稻的种植和销售。

2017年,刘骏又果断投资100万元扩建了厂房,上马了烘干设备。最近这十年来,刘骏每年收购粮食在300万斤左右,但因为天气原因,每年粮食损失在1万斤左右。潮湿的粮食根本卖不上价,而发霉的粮食只能当垃圾扔掉。如此一来,靠天吃饭的乡亲们连日的辛苦就全都打了水漂。

自从上了烘干设备,加工能力和存储能力都大大提升,乡亲们只要收割完毕送到刘骏这里来,刘骏都照单全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购买设备当年,他的粮食损失由1万斤降到500斤,相比往年大为降低。刘骏的损失降低,乡亲们的损失也相应减少。目前,刘骏的合作社已经流转土地1500多亩,服务种田大户近百家。

发挥作用 心系群众排忧解难

有人说刘骏,你现在也不缺钱了,还这么辛苦干吗!40多岁的人过得跟小老头一样。刘骏总是笑笑说:我不缺钱了,可乡亲们不是个个都富裕,家家都有这事那事,有的人家是冒着雨连夜收割来的粮食,我要是不收,他们往哪里放呢,摆坏了就卖不出价了,一年的生活咋办?到我这里,我有烘干机,我有粮仓,我总比他们有办法。

致富不忘乡亲,刘骏不是说漂亮话,他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知道自己身边有几家贫困户,每次加工厂开工需要找人干活时,刘骏就主动上门,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合作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今年60岁的龚仁富深有体会。龚仁富腿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他的妻子身患癌症,两个小孙女都还小,儿媳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不能出去工作,全家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他儿子一个人身上,家境极其困难。谷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上了规模后,每次开工需要人手时,刘骏总是第一个想到他。知道他腿脚不便,干不了重活,刘骏便搬来一把沙发椅给他坐着,他只要隔段时间起来看看锅炉烧得如何就行,每天还管饭。还有一位吴姓大妈,也是60多岁,家中也很困难,刘骏将她请来,让她帮忙看着烘干机的温度。大妈不识字,阿拉伯数字也不认识。刘骏就陪着她坐在烘干机前,耐心地教她,整整教了两个小时。

平时,刘骏会借着聊天的机会,了解村民家中的生活情况与收入情况,并默默记在心里。节假日的时候,他会带着党员一起,拎上自家合作社生产的大米、菜籽油,去看望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有的老人年龄大了,行动不便,子女长期不在家,他就经常前去探望,并帮着做一些琐事。

目前,合作社里正常工作的贫困人员有5人,用工高峰时达20人。在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中,刘骏就主动将身边困难家庭的真实情况提供给社区,为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提供了有力依据,使得扶贫工作更加真实有效。

发扬传统 志愿服务初心不改

绰庙社区第十三网格党小组位于绰庙街道街西村民组,共有党员11名,服务群众107户278人。担任社区网格党小组长后,他不仅加强自身学习,更积极组织网格内的其他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为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的优良形象,刘骏还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

社区秸秆禁烧工作开展时,刘骏从自身做起,并与种植大户沟通协调,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组织网格党员不定时进行巡查,确保没有火点。在全域环境整治工作中,他挤出时间组织党员对网格内的垃圾及时进行清理,为社区居民营造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

2017年5月遇上一场大旱。一次午季提水插秧之时,却突然跳闸停电了。刘骏知道后,立即联系供电部门巡查,发现是沿途树木碰触电线所致。查明原因后,他立即组织了网格内的党员,连夜修剪砍伐杂乱的树木。那天晚上,刘骏开着自家的装载机,将人送上去修剪树木,确保了供电线路的安全,保障了午季安种的正常进行。

旱情缓解过后,6月10日,一场特大暴雨袭来,绰庙区域单日降雨量达到了历史罕见的250毫米。那天的雨又大又急,天仿佛通了一个洞,雨水从天上直往下灌。刘骏在家里听着雨声,实在是睡不着,天还没亮,他索性就拿起手电出门查看。眼前险象环生,水好像一眨眼之间就漫上来了,北姜桥下的撇洪渠水草拥堵,沿线堤坝漫灌,如不及时疏通,北姜桥有垮塌的危险。危急之中,刘骏连忙带着3名党员,在社区党总支的统一指挥下,连续奋战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天亮的时候疏通了撇洪渠。而此时,他们的身上早已湿透了。

对于2018年初的那场大雪,刘骏说,他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大的雪。1月23日,大雪下个不停。24日一大早,刘骏推门一看,银装素裹的世界,真美,绰庙什么时候下过这么大的雪。可是他再一想,人们出行怎么办?他试着往外走了一步,立刻退了回来,雪没过了他的胶靴。他返身拿了把铁锹,边走边铲,来到合作社,开着一台装载机一直开上了北姜街。

北姜街是绰庙的主干道,长约2000米,刘骏开着装载机一天跑了三四趟。雪一直下个不停,他就开着装载机铲个不停。他先是开大装载机铲大马路上的雪,铲完了大路,他又开着小装载机去铲小路。除了中间吃饭时间,他从早上9点一直开到晚上11点。风呼呼地刮着,刘骏开始只是觉得脸冷、手冷,后来是脚冷,再后来,他觉得自己像根冰棍。

从借债创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生产;从一开始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地收购粮食,到后来300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成现在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刘骏一步一步奋斗至今。他以言行践行了一名基层党员的初心,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感染着身边群众的心。下一步,刘骏准备继续壮大他的合作社,扩大规模,吸收群众入股,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属于他的初心篇章。

新闻推荐

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全国“最美奋斗者” 许海峰昨日来绵参观考察

本报讯(记者冯淋淋文/图)10月27日下午,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全国“最美奋斗者”许海峰从北京抵达位于绵阳经开区的四川美丰...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