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中国同行

马鞍山日报 2019-10-16 03:25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王智银) 在善厚镇陶店卫生院原老院长撒应全的人生词典里,他最引以为荣的是自己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而对和县西埠镇娘娘庙村一户普通农家来说,撒应全的诞生,更让这个家庭充满了喜庆,因为这个孩子与新中国同年同月同日生。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撒应全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970年1月,撒应全响应国家的召唤参军入伍。在部队里,他刻苦训练,严于律己,表现突出,多次受到表彰,197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1975年,撒应全退役还乡,被安排在西埠镇娘娘庙卫生院工作。四年的军营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锤炼了他的品行。

到娘娘庙卫生院工作没多久,撒应全就被上级领导看中:“现在我县陶店乡医疗力量配备严重不足,经过组织慎重考察,决定调你去那里支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组织上尽量满足你。”听了领导的话,撒应全说:“我是一名党员,只有做好工作的义务,没有提出条件的权利,组织怎么安排,个人怎么服从。”话别原单位后,撒应全收拾好行囊,带着妻子义无反顾地踏上新的征程。

陶店是善厚镇的“东大门”,北临滁河,东接石杨,是条件最差、路程最远、地域最偏的一个小乡。随着国家对于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视,初到陶店卫生院的撒应全主动接受了任务繁重的预防保健工作。由于当时农村普遍缺乏预防保健知识,撒应全带着在卫生院从事护士工作的妻子,身背药箱,跑遍了陶店乡的每一个村庄,宣传党的医疗方针、讲解预防保健知识,为该乡上千名儿童按时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积极践行“把医疗卫生的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这一号召。

工作不久,撒应全被组织任命为卫生院院长。撒应全为人谦和,业务熟悉。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撒应全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看病问诊,同时将医院行政、财务、后勤等各项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身为一名党员,撒应全真正做到了危难时刻冲在前,福利享乐走在后。他的妻子是卫生院长期聘用人员,按照相关政策,有望转为正式在编人员。在转正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他说服妻子将名额让给表现更突出、技术更精湛的医务人员:“我是党员,不能和别人争名夺利!”

1998年洪涝灾害,陶店是重灾区,全乡被淹面积较大,撒应全领衔担任医疗救护队长,连续半个多月吃住在灾区,不分昼夜为抢险民工和灾民送医送药。2003年非典流行,一些人谈“非”色变,但撒应全始终站在抗击非典一线,排查发热病人,发放消毒器材,昼行夜出,加班加点,常常忙得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由于监管到位、防控到位,陶店乡无一例非典疑似患者,当年,撒应全被评为县医疗系统抗非典先进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特别是危难时刻,只要党员在哪,榜样就在哪,力量就在哪,温暖就在哪。”对此,撒应全有深刻的感悟。

2009年,退休后的撒应全安居在善厚镇,他的儿子撒世俊在他的培养和熏陶下,担任善厚镇卫生院副院长。由于长期在一线工作,撒应全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一次手术后,他的双腿瘫痪了。虽然行动不便,但撒应全一如既往地关心善厚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他时刻告诫儿子:“医者仁心。一名医务人员要心存对职业的敬畏、对患者的仁爱,一丝一毫懈怠不得、马虎不得。”

70年沧桑巨变,70年风雨兼程。撒应全,这位与新中国同年岁的老党员,始终初心不改,他感慨:今生无悔!

新闻推荐

兄妹同书画 草堂翰墨香

王海金吴生荣文/图端木礼海(左二)和妹妹端木礼田(左三)、妹夫展示书画作品金秋时节,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位于我...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