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蔬菜发展进入新征程 ■常兴胜

马鞍山日报 2019-09-04 03:49 大字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和城蔬菜大队种植几百亩,到如今全县蔬菜种植44万多亩;从过去手工劳作到现在标准化科技种田,70年风雨兼程,和县以创新引领蔬菜“一枝独秀”,并正在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1953年,和城蔬菜大队菜地240亩;1954年,全县专业蔬菜种植面积726亩,产量1690吨;198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78万亩,产值3528万元 ;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4.2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113万多吨,总产值达24亿元。

翻开沉甸甸的《和县志》,可看到: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是1954年的608.8倍,产值是1954年的668.6倍,2018年的蔬菜总产值是1988年的68倍。

年届古稀的和县历阳镇原蔬菜大队会计唐义先耳闻目睹了和县蔬菜发展的巨变,感慨如今的蔬菜无论从品质规模还是其他方面,与过去相比,都有了质的飞跃,他将原因归于“创新”二字。

改革开放前

和县蔬菜发展初具雏形

“探寻和县蔬菜,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唐义先了解到当时和县一家一户开辟菜园种植蔬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热潮,成立互助组;1958年底实现人民公社,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在这大背景下,和县历阳镇将1957年成立的蔬菜生产高级社改为蔬菜生产大队(简称蔬菜大队)。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后,历阳镇扩大生产规模,把得胜大队,东门一、二队和北门生产队并入蔬菜大队生产蔬菜,保证和城蔬菜供应。1962年和县实行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实行小包工、自留地,大力发展副业生产,采取以副养农的政策,使农业经济得以发展。

1975年省召开蔬菜工作会议,要求每个县必须成立蔬菜公司,要求蔬菜大队蔬菜种植面积不少于居民蔬菜2厘地消费水平。而蔬菜大队蔬菜种植面积离省会议标准还少100亩。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下乡广泛宣传,最后认为高巷村(原属十里公社城西大队)旱田多,符合种植蔬菜条件,这样蔬菜大队将高巷村纳入,种植蔬菜的队扩大到12个,面积430亩,人口1860多人。

那时,蔬菜大队供应蔬菜,淡季时,每天上市不少于2000公斤,旺季不少于3000公斤。在蔬菜销售上,蔬菜大队派生产队长协助蔬菜公司在蔬菜质和量上把关,蔬菜公司一个季度预付生产队费用,年底结总账。蔬菜大队的蔬菜销往芜湖、南京、南宁等地。

据了解,蔬菜大队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他们联系江苏农科院、南农大、安农大、省农科院专家来现场指导培训。“我们1972年开始以小拱棚为主、大拱棚为辅种植蔬菜,拱棚面积占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唐义先介绍,当时以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为原则,调动菜农的积极性。当年,在蔬菜大队靠种植蔬菜致富的万元户也大有人在,汤信华就是其一。他在自家3亩地上种植辣椒、番茄、黄瓜、豇豆等品种,1983年收入1万多元,并被评为市多种经营先进个人。汤信华感慨:政策好了,通过勤劳致富腰包鼓起来了。

改革开放后

和县蔬菜在变中求发展

和县蔬菜真正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4年秋,城南乡“五个能人”兴建了三座钢架塑料大棚,所种蔬菜比传统露地栽培提前一个半月上市,效益是常规农作物的五至六倍。于是周边一部分农户纷纷前来学习,建起简易竹架塑料大棚,试种早辣椒、早番茄。和县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及时提出“家有五亩田,一亩做菜园”的号召,全面推广“五个能人”种植蔬菜经验,采取典型引路、科技示范、财政扶持等措施,在全县掀起一场蔬菜产业绿色革命。2000年4月,安徽和县皖江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建成投入运营,标志着和县县、乡、村三级市场网络形成,这在全省率先构筑起蔬菜“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基本格局。

1990年,和县瓜果蔬菜面积8.5万亩,其中大棚面积3.5万亩。1999年蔬菜种植面积31.2万亩,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总产值9.3亿元。2005年11月,“皖江”牌蔬菜获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称号。

和县蔬菜随时代在变。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向沿江转移,以及区划调整,和县蔬菜产业现有格局既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迎来历史发展的难得机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适应新形势,大力实施蔬菜产业提升战略,即产区西移、产业提升、移升并举,一举多得,在变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次蔬菜产业西移北进,并不是简单地扩大种植规模,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种植生产,提升蔬菜品质,建立二代棚体,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和县蔬菜西移北进呈燎原之势。2012年全县蔬菜总面积达42万亩,新建规模200亩以上的蔬菜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22个,其中两家基地获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称号。

创新驱动

让蔬菜产业插上金翅膀

“五个能人”敢为天下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群众致富。和县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发明了高温煮田抗重茬、大棚秋延后栽培、在田保鲜栽培及复式日光温棚等多项专利技术,让和县蔬菜“如虎添翼”。1997年,当两位日本蔬菜专家看到和县蔬菜连茬种植时,发出惊叹:这里的蔬菜将遭灭顶之灾。22年过去了,和县蔬菜“别后无恙”,不仅没有像他们所料想的“遭灭顶之灾”,而且一直在发展壮大。“这主要得益于和县农民自创的歇夏高温煮田杀菌技术,解决了蔬菜可持续发展、连茬不可持续难题。”和县蔬菜专家张太保说,和县蔬菜在高温煮田的同时,还采取测土配方,解决土壤营养缺失问题。

和县不仅将发明创新运用到蔬菜生产中,而且还在绿色防控上,采用杀虫灯、防虫网、性诱剂、粘虫板等,在新模式上,进行吊蔓栽培,品种拓展、更新,不仅提高了蔬菜品质产量,而且变平面种植为立体栽培。

“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全县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和生产科技水平。截至目前,和县共注册了“皖江”“和州绿”等蔬菜商标36个,先后有31个蔬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7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3年“和县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和县黄金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始于2004年,到2018年,和县举办了11届蔬菜博览会;2013年11月,和县被授予“中国蔬菜之乡”称号。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都有和县蔬菜销售。

和县蔬菜踏上“一带一路”。2015年、2016年,和县蔬菜打入俄罗斯市场。2012年4月入驻台创园的“栋泰农业”,当年11月就将生产的油菜花、莲藕、青刀豆、菏仁豆、茄子、南瓜、红薯、西兰花等几十个品种的速冻蔬菜销往韩国、日本,深受海外白领欢迎;2015年6、7月,生产的速冻蔬菜又销往欧美;2015年9月,以南瓜、红薯、紫薯为原料生产的蔬菜全粉出口日本。

和县蔬菜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共和国不平凡的成长史。眼下,和县蔬菜产业正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为契机,以“进十争百”为目标,巧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东风,将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开学“义诊”服务 保障校园用电

开学前夕,和县供电公司石杨供电所技术人员对该县金城小学用电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努力为学校师生营造宽敞明亮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今夏以来,和县持续遭遇高温酷暑和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导致部分学校内部供电设施受损。开学临近,和县供电公司及时制定学校安全用电检查方案,赶在开学前对全县中、小学校安全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维护重点是对遭受风雨袭击的线路进行排查,对检查出的因线路损坏、插座接触不良等及时进行维修,并更换教室损坏的日光灯、音响以及插座等设备。

同时,该公司还主动上门进行用电服务指导,在各学校教室分发用电知识手册和传单,让师生们在开学后便能及时阅读到安全用电知识,切实增强他们的安全用电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张丹华 昂晓龙

新闻推荐

为留守儿童播撒春光

王加胜是个普通的初中英语教师,在第一线工作40个春秋。2015年3月,王加胜在“中国好人”叶连平老师精神的感召下,无偿腾...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