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脱贫,绝不下“火线” 记香泉镇驻徐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丙银

马鞍山日报 2019-03-27 10:55 大字

■通讯员 金婧 吴磊

“自从张队长来到村里后,村里各项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他为百姓办实事,是个实在人,这样的工作队队长咱们欢迎。”提起驻村工作队队长张丙银,和县香泉镇徐桥村党支部书记胡长兴竖起大拇指,不住地夸道。

“既来之则安之”

2017年5月,在和县香泉镇污水处理厂工作的张丙银,被派驻到徐桥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

“当时到这个地方了解扶贫工作后,真是心都凉了,全村扶贫档案材料混乱,还很缺失。”看着眼前的一切,张队长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初来乍到,先要摸清村里的情况。张丙银挨家挨户上门了解,一家家熟悉情况,了解致贫原因,需要哪些帮扶措施。两个月后,他又带着新来的扶贫专干走村入户,为每个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们跑遍了全村47户贫困户,清楚地掌握了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的基本情况。

张丙银和工作队员一起苦干了近两个月,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与休息日,吃睡在村里,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他们整理出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档案资料,制作详细台账。现在,提起村里哪一户哪个人的情况,他立刻就能详细地说出该户家庭构成、享受的政策、收入、家庭住址等基本情况。

谁家有困难他都要去过问,谁家有矛盾他都要去调解,谁家有喜事他都要去祝贺,渐渐地,村民与他混熟了,亲切地称呼他张队长。

“我用什么来报答他们”

贫困户郭军是残疾户,不仅身体残疾,智力也有问题,别说劳动了,照顾自己都困难,可精神残疾需要指定医院出证明,不然就领不到残疾补贴。由于精神疾病,郭军无法与人沟通,张队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帮他拿到精神残疾鉴定,张队长和村干部一起找了辆车将他送到西埠镇指定医院鉴定,结果很快出来了,残疾补贴手续也办好了。住院期间,他还请了看护去照顾他,医院里的人还以为张队长是他家亲戚。邻里看在眼里也纷纷说:“他们家多亏了这个好队长。”

贫困户张可华也患有残疾,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时,他独自一人过着,每天为了温饱而发愁。为让张可华重拾生活信心和脱贫致富的决心,张丙银时常到他家走动,帮他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径。在以张丙银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张可华建了新房,发展了养殖业,还成了家,每年仅养鸭收入就有两万多元。

“他操心太多了,

身体被压垮了”

2018年初,张丙银累倒了,刚从驻村工作队回到家里,胃就疼得直冒汗。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医生诊断结果是胃出了问题,嘱咐他按时吃药,好好休息。今年已经56岁的他由于工作压力大,劳累过度,经常感到不适,“他基本没有休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操心的事太多了,身体被压垮了。”村民们与他朝夕相处,对他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有人劝张队长休养一段时间,他却常说为困难群众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时间不等人,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用好。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如今,徐桥村的扶贫工作也进了香泉镇先进行列。晚上临睡前,张队长总是翻开手机里的工作照片,看到村里一点点的变化,脸上总带着一丝欣慰。

由于扶贫工作,张队长对他的家庭亏欠太多了。他妻子工作的地方离他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可干了扶贫,相聚的次数也少了。90多岁的母亲独自住在隔壁村,可他有时候一个月也回去不了一趟,前段时间母亲在家摔折了腰,等他回去时已过了好几天。他赶紧联系妹妹一起带母亲去医院看病,直到现在母亲还卧床不起,他也无法陪在身边,只好交给妹妹照顾,又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张丙银说:“我是一名脱贫攻坚一线的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我希望徐桥村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香泉镇开展春季校园安全大检查

近日,香泉镇成立联合检查组,对香泉镇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场所开展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大检查。检查组深入学校食堂、教室...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