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姓的“大管家” 记安徽省马鞍山市姥桥镇党委书记郑李龙
从2005年来到马鞍山市姥桥镇,不管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郑李龙始终吃苦在前、以身作则。
郑李龙不善言辞,面对媒体时话更少。但这位镇党委书记与姥桥镇干部群众,却有着说不完的心里话。
纵身一跳“护民安”
2016年汛期,姥桥镇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袭击。7月7日凌晨两点,姥下河唐桥段发生大面积塌方。郑李龙火速赶到现场。大堤塌方总长160多米,随时可能溃堤,5万多人、10万亩田安全危在旦夕。
专家会审认为,处置险情最好的办法是在水里打桩、固基。面对1.5米深的水,顶着瓢泼大雨,郑李龙喊了一声“让我来”便跳入水中,水直接没过了肩膀。
“这一跳,鼓舞了士气,一些党员干部和群众也跳入水中打桩。在水里一泡就是6个小时,干得热火朝天。”随郑李龙跳入水中的党员杨为传回忆。
7日18点打完230根木桩,大堤逐渐稳定住了,可郑李龙悬着的心仍难放下。他连夜协调部队救援人员、地方群众运来200吨砂石,填满木桩之间,真正筑起了牢固防线。一直忙到第二天,终于排除险情。
人们事后才知道,那天纵身一跳时,郑李龙刚做过肠息肉手术没几天,“难怪看着他在水下脸色发白”。
抗洪抢险14天,郑李龙以堤为家。“饿了,带着方便面在大堤上吃;困了,就在车子上休息。”杨为传说。但在郑李龙看来,一切理所应当,“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应该有党员干部。”
主动服务“听民声”
54岁的官塘村村民段国武曾经是“连孙子奶粉都买不起”的贫困户,如今全家年收入近10万元。“郑书记一个月来我家好几次,帮我出谋划策。”他打心里感激郑李龙。
在郑李龙牵线下,段国武和儿子儿媳均在镇上找到了工作,前两年还通过扶贫政策贷款5万元,在村上企业入了股,每月还能领400元分红。“我们村有100多户贫困户,郑书记是‘户户到、户户清’,每次在贫困户家一坐就是四五十分钟,了解他们所需所想。”官塘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秦厚军说。
遇到难事,郑李龙从不推诿,在征迁控违、信访维稳、环境整治中,别人不愿去的他去,别人不敢上的他上。
姥桥镇信访户陈某因宅基地问题常年上访,郑李龙没有退避,反而隔三岔五地找她谈心谈话,并请心理专家对她进行心理辅导。目前陈某状况稳定,她说:“只要看到郑书记,说上几句话,心里就舒坦了。”
心中有民,郑李龙赢得群众支持。2017年,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马鞍山市综合保税区3000余亩征地、600余户拆迁房屋的征迁工作;镇治安案件大幅下降,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创新举措“解民忧”
在姥桥镇调度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杨美莹正在接听村民来电反映环境整治问题。在她的手边,摆放着一摞“村民‘大管家’办理事项全程记录表”,每一页上详细记录着村民所反映事项及承办部门、办理进程。
“大管家”服务平台是郑李龙牵头创新的为民服务举措。该平台依托基层党小组,在村(社区)内设置网格员与网格长,解决群众办事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我们一个村有近7000人,又有不少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村两委服务群众的工作量太大。如今依托党小组编为21个网格,每个网格中由退休村干部、老党员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除了在每月5日党员活动日组织活动之外,更成为所在网格的管家,帮助百姓办事、处理矛盾。”官塘村第15网格网格长段万宝说。
网格长们还可以借助手机“大管家服务”APP,直接向上反映。“可以拍照上报问题,也能看到已办事件列表。”
截至目前,姥桥镇“大管家”服务平台累计受理转办各类诉求1972件,已办结1894件,办结率为96%,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姥长村党总支书记夏发平说,正是郑李龙这个“大管家”,把我们这个“大家庭”给管了起来,“老大难村”变成了“幸福村”。·新华社记者张紫赟·
(新华社合肥11月7日电)
新闻推荐
日前,市政协委员来到历阳镇万寿村开展“委员进基层”暨送健康扶贫义诊活动。义诊现场,医疗专家架设诊疗设备,村干部组织村民...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