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稻米”点亮振兴之路 含山全面推进“含山大米”品牌创建
收割稻谷(资料图)
“金色稻米”点亮振兴之路
含山全面推进“含山大米”品牌创建
记者 苏自山
通讯员 王茂明 胡静
“金色稻米”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到先后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提名推荐名录等荣誉称号,“含山大米”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其中全产业链建设典型经验今年被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推介。从“卖产品”转向“卖品牌”,含山逐渐构建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乡村振兴有更强的造血能力和创新能力。
“卖品牌”走上致富路
“明年,我的‘含山大米’基地准备扩大到2000亩。抱团发展,解决了我们粮食烘干问题以及卖粮难的后顾之忧,非常好!”12月1日,正在忙碌的含山县陶厂镇种粮大户范燕燕高兴地说,今年的收入可望突破500万元。
陶厂镇种粮大户付正前也和记者一起算了一笔账,他的含山大米基地有1300亩,今年额外增收了33万多元。
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含山大米”在市场上凭着过硬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欢迎。据了解,含山县目前已建成“含山大米”示范基地1.4万亩,产品附加值效益初步显现,实现亩均增收300元以上。
而在此前,因为没有形成规模、缺少品牌引领,种植户并没有靠着种植水稻走上致富路。
含山县委、县政府按照“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效益化”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含山大米”品牌创建。含山县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含山大米”品牌创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成立品牌农业推进工作领导组,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含山大米”品牌创建统筹规划、筹措资金、市场营销等;组织县内24家“含山大米”品牌经营主体抱团发展,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推动龙头加工企业在市价基础上加价0.1元每斤收购“含山大米”,共享品牌溢价收益,激发大户发展动力。全县616户脱贫户利用1741万元“两免”小额贷款成立合作社,参与“含山大米”产业发展,带动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卖品牌”更要“育”品牌
优质农产品离不开品牌赋能,品牌建设也离不开质量保障。
含山选择县内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种植大户实行订单生产,严格按照含山大米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保证含山大米品质。2022年含山大米订单生产基地将达5万亩,2023年基地将扩大到10万亩,“十四五”末稳定在20万亩以上。
与此同时,该县建立政策激励机制,调动市场主体活力,设立1000万元“含山大米”产业发展基金,对达到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标准的给予每亩100元补助,对获得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3万元—5万元补助。含山县还与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全域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建设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行“公用商标+企业商标”的双商标制,推行“一码锁定”防伪溯源应用体系,追溯稻米从种子到餐桌全过程。
“一脉香传五千年”。以文化“润”品牌,含山县还深度挖掘凌家滩农耕文化内涵,形成了含山大米独有的文化价值,并制作“含山大米”宣传片,展现“含山大米”文化、科技、绿色等核心价值。
为扩大“含山大米”品牌影响力,含山县还发挥农村电商网点功能,定期组织惠农直播带货活动,并布局线下推广,建立线下稳定销售渠道,推动“含山大米”进大型商超、进社区超市、进粮油专卖店,走进千家万户厨房餐桌。
念好“品牌经”助力农业产业上台阶
“现在晚稻正在收割,种粮大户把稻子收割后直接运送来,我们进行烘干、储存、加工。”含山县绿野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告诉记者,绿野供销合作社实行订单收购,质检合格后,高于市场价200元一吨。“这些优质稻谷加工后成为‘含山大米’品牌产品,由含山县大米办统一对外销售。”
品牌创建带来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也带来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介绍,含山县利用政策资金扶持县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进,推动含山绿野供销合作社等3家企业建成全程自动化清洁生产线,推广“订单+”模式。含山县与安徽供销集团对接,将在含山投资5亿元建设“农产品大市场”项目,完善以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为核心的一体化功能,计划至2023年将农产品大市场发展成为“含山大米”成品收储运输中枢,助力含山成为面向长三角的“安徽大冰箱”重要一环。
含山县大米办负责人王茂明告诉记者,下一步,含山县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带动能力,合力建设“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三产融合乡村振兴产业,带动小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共同发展,建设综合运营中心,让乡村振兴有更强的造血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闻推荐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全国150处大遗址入选,包括5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遗址。安徽...
含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含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