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美 价廉
历经风雨洗礼,石头墙院仍屹立不倒。
徐贻怀(左)坐在自己19岁时搭建的房屋前。
接近完工的山水河道。
凌乱不堪的石头,在老人的手下竟能这么整齐。
红土坂石屋风貌区。
用石头建起来的房子。
“屋”美
价廉
铸“力”行动·融媒体大练兵活动第四采访组
■文图/记者 陈敏娟 刘明培 董全喜 胡乾亮
一把石锤、一把镐头、几根粗麻绳……简单的劳动工具,就地取用石材,搭建出来的石头房屋“屋”美价廉且坚固耐用。这样的绝活,正是来自含山县仙踪镇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衖村垒石技艺。
11月9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六衖村垒石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年逾70的徐贻怀老人。老人正在自家门前的一条下山水道边忙活着,一段30多米的下山水道,已经垒了1米多高。大大小小页子石堆在一边,老人操起石块,一片片堆上去,不合适放在手心,用铁锤一敲,立马碎成许多小块,再拿来填补缝隙,垒好的墙面整齐又方正。
年轻的时候,老人也曾和村里几个劳动力一起走南闯北,靠手艺活吃饭。“如今老了,在家也闲不住,没事的时候就在门前屋后拾掇拾掇、修修补补,干了一辈子的手艺,丢不掉。”徐贻怀说。
15岁师从舅舅,徐贻怀的垒石技术是大家公认的好。自家哥哥家的房屋,就是徐贻怀19岁那年亲手搭建的。“现在基本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后来只是稍微加高了一点。”建房子和垒河道比起来,工艺要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缝隙要做到中间高,两面略低,这样才能不漏风不漏雨。”
在六衖村,随处可见这样的工艺建造的房屋,有的房屋久无人居,茅草屋顶早已不知所踪,石头墙壁却仍然完好地挺立在那里,只是年代久远,石缝里面生出了许多苔藓和藤蔓植物,留下风雨侵蚀的痕迹,古朴又显沧桑。“时间最久的该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六衖先辈们就是用这样的石头建起房屋、灶台、围墙、小桥、渠道等等,“石头部落”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新闻推荐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西明在马鞍山市调研张岳峰陆友勤参加本报讯(记者柴胜松)11月10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西明在马鞍...
含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含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