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张雯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张雯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把教学预设作为课堂的唯一准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平等的师生互动过程。笔者根据多年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经验认为,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科学结合才是做好阅读教学的密钥。
一、何为预设和生成
“预设”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预设教育活动。通俗来说,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
那么,什么是“生成”呢?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指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方面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与形成,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策略。生成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的“空白”意识,给教学活动留下拓展、发挥的时空;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生成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因此,我们不应该为了预设而预设,不应该让预设绊住我们思维的双脚,我们应该为了更高的目标——有效的生成而预设。
三、预设与生成的教学策略
(一)要设计开放性的教案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考虑接受知识的学生的接受水平。一方面,教师应该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深层信息。尤其是部编版教材的应用,与之前教材的变化,要思考编者的意图。小到一篇文言文注释的变化,大到诗文的大幅度增加,读书方法和语法的系统“小卡片”,这套课本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系统性的知识和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我们在备课时要借鉴经验,也要创新解读,还要提高解读学生的能力,掌握学生心理、情感,从而灵活预设开放性的教案。
开放性教案是指教案的设计具有弹性,是多元化的,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引导学生发生情感共鸣,实现平等对话,从而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如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的教学设计,可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大家都预习的基础上,你们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这时候,学生会调动所有,结合前面课文内容,有的说会问文章的内容主旨,有的说会问居里夫人的形象,有的说是不是会问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这篇文章的写法,等等。
(二)课堂教学机智引导很重要
学生与文本是有距离的,大多数只是浮在表面,借助工具书解读,缺少自己的认识,甚至对文本有错误解读。教师要结合背景资料,有效引导学生评估和筛选信息,使课堂不偏不倚。比如在讲评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写作时,我曾拿了另外班级的优秀作文去其他班级展读。这个班的同学心高气傲,觉得不怎么样。于是,我逐一说出每篇作文的亮点,比如一位女生写别样过中秋——用望远镜赏月,她的新闻视角就很好,接地气,还会采访;另一位同学作文写小区孤寡老人过中秋,同样是接地气的小视角,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活动过程,层次分明。这个时候我再告诉他们这两位同学七年级连作业都完成不了。这之后,这个班级的学生纷纷进入评价作文的状态,严肃起来,不仅能评价优缺点,还能给予修改建议。
学生的不屑,是因为各种不可知因素造成的,面对这个错误的生成性资源,我巧妙介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课堂动态生成从偏离走向正轨。
(三)突发情况,抓住机会,说不定“别有一番滋味”
在教八年级上册一篇课文时,正讲到白描手法的运用,我和学生一起找书中的例句。我在班级巡视时,忽然发现一男生的书上给课文人物的图片部分加了几笔修改,顿时课文人物形象全无。不提倒罢,我一提,瞬间班级就炸开了锅,班级里男生的书上有三分之一都做了涂改,我该不该生气呢?随即,我请作画的学生运用刚刚讲的白描手法来描述他们自己塑造出的新的人物肖像。
这节课,笔者借助意外,不仅完成了预设的目标,更让学生体验到了另外一种快乐——我没有批评他们。他们学得更认真了。如果在这节课上没有保持理智,而是怒发冲冠地训斥捣蛋的学生,那么这节课将会是一节中规中矩的课。
语文阅读教学最终目的是建构健康的灵魂。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有效的生成,才是有效的预设。
(作者单位:含山一中)
新闻推荐
县文旅体局:“证照分离”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含山县文旅体局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完善照后监管,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多措...
含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含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