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院长胡敏: 要让文物活起来既看热闹也看门道

新安晚报 2021-09-17 09:42 大字

安徽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敏近日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栏目。透过徽派镜头,胡敏抚今追昔,将安徽博物院的馆藏珍宝悉数道来。作为安博的“掌门人”,胡敏坦言自己感到很庆幸,因为她遇到了博物馆发展最好的时代。接下来,胡敏将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为大家带来更丰富更好看的文物展览和活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看懂博物馆。

从自然到人文充满皖风徽韵

徽派:站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前面,能感受到气势磅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胡院长能不能介绍一下,安徽博物院都有哪些“门道”?

胡敏:安徽博物院之所以叫“院”,是因为它有两个馆,一个老馆,一个新馆。老馆在合肥主城区三孝口,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是一代人的记忆;新馆也不算新了,2011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迄今已有10年时间。两个馆都有自己的展陈定位。老馆主要展示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近现代文化;新馆展示传统文化。馆舍的建筑是一座博物馆的第一件藏品,也是非常重要的藏品。

关于安博新馆,它是由何镜堂院士带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何镜堂院士是当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新馆整个建筑风格,据何镜堂院士回忆,当时他听到“安徽”时,首先想到的是“徽”,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观徽派建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整个风格是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中最大的一个特色,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汇聚在一起;五方相连是除了东西南北之外,还有天井,这也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走到展厅里面我们就能看到,它的顶是透光的,整个建筑包括廊桥、竹海等,都体现了徽州古民居人与自然交融的理念。特别是长廊,给观众一种仪式感,走过岁月长廊,走进历史殿堂,然后能触摸到文物的温度,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新馆整个风格是徽派的,但外立面非常庄严,采用了青铜纹饰。何院士也知道,我们安徽文化是兼有南北的,徽文化不能完全代表安徽,安徽还有皖北的淮河文化,皖中的皖江文化,所以青铜纹饰充满中原文化特色,使得整个建筑体现了安徽文化的南北交融。

徽派: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胡院长一起,进行一次短暂的寻宝之旅吧。进入中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的铜雕。为何要在进门处摆放这样一件作品?

胡敏:这个铜雕叫“皖风徽韵”,因为它把安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浓缩在这儿了。上面有安徽的名片黄山,后面有迎客松;下面是新安江水,加上徽派古民居。非常耀眼的是铜鹰,那个鹰是距今5500年的含山凌家滩的玉鹰,是安徽博物院明星文物;包括一些古文字的刻画符号,来自距今7300年的蚌埠双墩的陶底。可以说,安徽文明的起源在这幅图中都有体现。除了自然和人文,还有一个寓意,我们安徽博物院的展览,有几个基本陈列,比如安徽文明史,通史,还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房四宝展览,以及之前的新安画派展览等。这些展览在开馆之初我们集中打包,它的名字就叫“皖风徽韵”。这个系列的展览还获评过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这是博物馆界的“奥斯卡奖”,一年全国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展览,但只评10个,非常难得。

22万件(套)藏品没有断代

徽派:新馆到底有多少宝贝?什么样的展览是好展,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

胡敏:文明史展厅从上古到明清,是不断代的,这也得益于安徽博物院的22万件(套)藏品当中没有断代。无论是从历史时期,还是器形器态,都非常丰富。这在全国的博物馆中都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们在全国也是能排得上号的。玉器、书画、青铜器、漆器、金银器,都是我们的重藏。当然,我们最为亮眼的还是青铜器。安徽博物院一共有八大国宝,青铜展厅里面就有6件,比如楚大鼎、吴王光鉴、龙虎纹四环铜鼓座、鄂君启金节等。

徽派:我们有22万件(套)藏品,那么展厅里面的文物会定期更换吗?

胡敏:其中有1.6万件是珍贵文物,可以说是倾囊而出,把最好的文物展示给观众了。除了一些书画不能长期保存的需要更换外,基本陈列更换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把什么样的文物放在那里是有理论依据的。但是,怎么让文物“活”起来,这就要靠临时展览。我们每年会推出很多临时展览,把我们库里的宝贝以不断更新换代的方式展现给公众。

让博物院展现时代活力

徽派:作为“掌门人”,与安徽博物院共度这黄金十年,您个人的感受是什么?

胡敏:作为“掌门人”,博物馆是一个大的单位,也经历了一些动荡,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回顾这几年,我内心是庆幸的,我遇到了博物馆发展最好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2008年,全国才开始免费开放博物馆,跟我30年前大学毕业到博物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状态完全不一样。2017年,当时我们的观众量一年60万不到,可到了2019年,已经增加到了117万。当然,这与我们自身的努力分不开,比如加大宣传,让我们的展览更精彩,让我们的活动更丰富,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来,但是大的时代背景功不可没,还有一些媒体的宣传,比如大家都喜欢看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引导了很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所以说我遇到了博物馆发展最好的时候。

徽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挑战。安徽博物院承载的意义和功能是否让您有了更多的思考?

胡敏:博物馆核心产品是什么,是展览,把我们的展览做好是必须的。我们每年会做十个到十五个不等的临时展览。现在进入博物院工作的年轻人素质都非常高,大家积极性也很高,都在策划一些原创展览,以我们的馆藏为基础。还有我们通过馆际交流,引进其他馆的藏品,比如正在安徽博物院展出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周秦汉唐文物菁华展,非常棒,在二楼临展厅。还有年底要引进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西域文物展览。

现在年轻人说“刷馆”,打卡看展,那么看什么,就是要用很多精彩的临展吸引他们不断走进来。展览在展厅里更多的是一种静态展示,但我们的活力在哪,就是活动,我们俗称社会教育活动,公共文化活动。2017年,一年的活动在50多场,但是2019年我们做到了400多场,包括双休日、节假日,都会定期举办活动。我们的活动还形成了一些品牌,比如安徽文博讲堂,这是一个公益活动,邀请一些业内大咖、地方学者来讲座。微信公众号一推出,现场285个座位半个小时内被抢光。像针对青少年的活动,二三十个名额基本是秒完。我们还有个活动叫博物馆里的节日,通过传统节日来进行文物的“活化”,比如七夕节的穿针、投壶,端午节的服饰展示、射五毒等,很有互动性,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参与,非常热闹,这也是博物馆活力的一种体现。

徽派:博物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您也一直在进行创新思考,对于博物馆的潜力您还有什么想法?

胡敏:现在要求高质量的发展,博物馆也是如此。虽然这些年我们努力在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也知道,跟国内外一流博物馆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是怎么让展览更精彩,让大家看得懂,看得美美的,能留下记忆;二是怎么让我们的活动辐射面更广,更有影响力,更深入人心,让大家周末去博物馆变成一种风尚,这些都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完成。

今年是新馆开馆十周年,我们也在策划一些活动,比如汉服、唐代服饰的展演。当然,博物馆存在的理由,还是依托文物,依托于对文物的研究,依托于展示和活动,所以未来要做的事非常多。虽然22万件藏品不算少,但也不能说多。社会历史在不断发展,藏品的征集非常重要。我们常说为明天收藏今天,比如在老馆有个叫“向往”的展览,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也获评全国十大精品。

展览中,我们把改革开放40年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一些物品征集来,这些物品反映了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很多观众都说,这可能就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这也可能就是我们辛苦做一个展览获得的最大成就。

此外,文物保护也非常重要,我们博物院有一支30多人的文物保护队伍,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那样,他们也在安博修文物,有青铜器修复专家,也是省级非遗传承人,还有瓷器、古字画、漆器修复的专家,都非常厉害。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燕然

新闻推荐

建设银行马鞍山市分行:举办柜面业务知识及技能竞赛

建设银行马鞍山市分行:举办柜面业务知识及技能竞赛9月9日,建设银行马鞍山市分行举办柜面业务知识及技能竞赛。经过前期业务...

含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含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