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发展底色更绿 城乡环境更美 文图/记者 张令琪 苏自山 见习记者 吴 衡 宣昀昊 通讯员 董 健 肖卫东 钱广发 丁刘彬 张 敏
宝武马钢热电南区玉兰花开的美丽春景通讯员 钱广发 摄
基层党员群众在植树造林
图为七成中心村房前屋后美丽庭院场景
图为司徒村党总支书记蔡勋(右一)和同事们查看油茶树生产情况
经过生态修复,凹山尾矿坑正逐渐与自然融为一体
马鞍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发展底色更绿 城乡环境更美
文图/记者 张令琪 苏自山
见习记者吴衡 宣昀昊
通讯员董健 肖卫东 钱广发
丁刘彬 张敏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森林”不是一个景点,更不是公园广场,而是“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的完整蓝图,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之路。当人们居住在“绿荫深处是我家”的小区中,徜徉在“郁郁层峦夹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的长江边,工作在“路是青罗带、房似碧玉簪”的园区内,将“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尽收眼底的时候,才能获得“诗意的栖舍”。
一个人种绿绿一点,一群人种绿绿一片,一城人种绿,才会有“一城青翠一城绿”的宜居新城。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孕育着生机和希望,绿色的传承,正是人类的福音。
A 修复“生态伤疤”
再造“城市花园”
3月10日,植树节前夕,向山镇一批党员志愿者扛着鲜红的党旗登上了癞痢山。扛树、挖坑、培土、踩实,一上午过去,两百多株树苗整齐排列在瘌痢山上;昔日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废弃矿山,如今披上了崭新“绿衣”,沐浴在春日的和煦阳光下。
浩浩春风,扬起的是植绿复绿突击队的面面攻坚战旗;巍巍矿山,见证着打赢向山地区综合整治攻坚战的铿锵誓言。从“童山濯濯”到“芳草萋萋”,从“工业疮疤”到“城市绿肺”,历史淌过向山这片土地留下痕迹,也将从这里续写生态篇章。
“绿色革命”并不容易。向山地区因铁矿资源丰富,尤以硫铁矿为主,素有“马钢粮仓”之称,为钢铁城市马鞍山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长期超强度、粗放式开采,导致山体满目疮痍,给向山地区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生态伤疤”。
面对生态环境欠账,近年来,马鞍山市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打响了生态修复攻坚战、持久战,投资36亿元实施了51个项目,一批选矿厂彻底拆除、一批固废堆场规范整治、一批采矿宕口复绿复垦、一批水系治理达标见效、一批基础设施快速建成,矿山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棵棵绿树凝聚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韵律;片片青山彰显着“绿色革命”里壮士断腕般的壮志豪情。在向山地区按下了盲目开采、随意堆砌的“暂停键”后,紧随其后的是誓将向山地区打造成“两山”理念实践样板区的大整治、大攻坚、大会战。雨山区紧盯“一年打基础、三年大提升、五年成样板”的目标,计划总投资81.63亿元,精心谋划项目建设三年计划,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环保治理、土地整治等十大重点工程,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统筹开展“山、水、气、土”共治。其中,今年计划实施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24亿元。
从一张蓝图到一片花园,向山地区综合整治处处体现着“两山”理念的具体实践。如今,在部分复垦复绿的废弃矿坑内外,丝丝绿意尽显;如何让绿意永续并让“绿色”孵化出效益,是摆在雨山区面前的一大挑战。“大王山丁山矿区治理之初,雨山区委、区政府在考虑环境治理紧迫性的同时,综合考虑财政现实情况,创新提出市场化治理的新模式,先治理投入,后收益补偿平衡,即通过项目公司化运营来治理矿区生态环境问题。”雨山区生态环境局局长王继军介绍的正是此次向山地区综合整治的亮点,利用矿坑这一资源,有偿收纳城市建筑渣土,自我造血,达到资金平衡后实现盈余收益。
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恢复绿水青山的同时,进行市场化生态修复运营,是此次整治的新尝试。雨山区在加快编制《向山镇生态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生态环境部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非标专项债,主动与三峡集团、中国中铁、马钢矿业等大型央企对接洽谈,组建合作运营公司,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实现片区整体修复、全面提升。后期,还将通过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转化,真正把向山地区打造成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本,早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东部新城。
B “绿”动马钢 “智”享未来
春日暖阳下,天空如洗,大江奔流。薛家洼生态园游人如织,成为市民“打卡”的网红景点;不远处,中国宝武马钢股份二渣线“变身”生态湿地,与滨江秀美的景色融为一体。马钢景观大道已展现出靓丽的容颜。能源环保部热电南区鸟语花香,一片诗意;马钢智园内,智慧能源系统正在有序运行。
近年来,中国宝武马钢积极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花园式工厂,全力推进节能环保、智慧能源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春花灼灼,夏木荫荫,秋果累累,冬草青青。如今的中国宝武马钢,撇去炼钢企业“脏乱差”的固有印象,由南向北整体规划厂区,让生态环保与智慧制造相得益彰,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保理念变成厂区内的一条条柏油道路、一处处如画美景、一幢幢智慧工厂。如今的它,正以先迈一步、技术革新的姿态,树立行业标杆企业标准,让“产城融合”由概念变为现实,让人不由赞叹“原来工厂亦可是花园”。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马钢能源环保部大幅降低了冶金企业各类煤气直接排放率,以诗意工厂为目标,“四化”厂区环境。先后在热电南区种植竹木花卉8万余株,改造新增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建成南国风韵、百花争春、清风棕影等十多处特色景观,实际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98%,使得厂区环境得到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美化颜值也要提升品质。为进一步落实“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中国宝武马钢投入2.3亿元建成马钢智园,将其打造成为马钢最靓丽的一张“绿色名片”,也是名副其实的“最强大脑”。其4.6万平方米的园区道路及绿化彰显其定位不俗,嵌于其中的厂房更是集聚了大量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的最新应用成果,在这片“满园智慧并花香”的土地上,一个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马钢正整装待发。
2021年,中国宝武马钢还将继续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环保节能资金投入,努力打造出一座独树一帜的“花园式工厂”。
C 房前屋后植树 建设美丽乡村
三月初春,乍暖还寒。郑蒲港新区白桥镇七成中心村房前屋后已是春意满满,各式绿植层次丰富、季相分明,村庄环墙一尘不染、整洁有序,形成一幅“村在林中”的生态景象。
村内道路两侧绿化采用“乔木+灌木”种植模式,主要道路和停车场两旁按五至八米间距栽种行道树。
村中庭院的房前屋后及宅旁的空地上,则结合实地面积进行了见缝插绿式的绿化,使高大乔木和低矮花灌木相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常青,鲜花盛开。全村形成了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七成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书记陶建平介绍,为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全村将村口、道路两侧、宅边周边、滨水地区等公共空间作为绿化重点,结合实地自然元素,打造出不同绿化模式,同时,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你别说,整治一下就是不一样,空地上乱建的菜园和垃圾场被清理干净了,还补种了绿植,现在环境美多了。”村民邱必明对现在的变化颇为满意。
近年来,七成村逐步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庭院等公共活动空间的绿化美化,将村内田园景观和自然水体等景观元素改造构成不同的景观风貌结构。在村内通过岸线绿化、庭院绿化及道路绿化,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以满足村民学习、休憩等需求。
陶建平表示,下一步,七成村将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坚持生态发展理念,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D 发展绿色产业 擦亮生态底色
“你看,这里是我们村的油茶基地,2019年栽植的,长势不错。”3月9日,含山县陶厂镇司徒村中子山上,村党总支书记蔡勋等人正在查看油茶树的生产情况。
栽植茶果林,不仅擦亮了乡村生态底色,也为村民带来了“绿色产业”的经济效益。从2012年开始,司徒村为盘活山地资源,陆续对外发包山地4000多亩,重点发展黄桃、油牡丹、黄金梨、蓝莓、油茶等经果林,除了带来一部分土地流转金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务工机会。村民刘作梅就是受益者之一。刘作梅家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残疾,全家就靠她一人。村里发展经果林后,她在家门口有活干,有了稳定的收入,脱了贫。“我在这里上班非常好,每年有3万元的收入。”经果林的种植提高了刘作梅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在陶厂镇,像刘作梅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采取村集体发展和企业(合作社、大户)发展双渠道模式,将茶果园项目与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确保茶果园产业顺利实施,推动乡村振兴。”陶厂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镇里推动官塘、卜李、西山、司徒等有林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上级项目资金和村自筹资金,采取独资、入股、合作等方式发展茶果林,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动员有意愿发展茶果园产业的企业(合作社、大户)流转山场,投资发展茶果园项目。截至目前,经营主体达11个,其中6个村级集体、1个合作社、4个大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含山县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把茶果林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文章。短短数年间,生态扶贫成果丰硕,在青山绿水之间,实现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
新闻推荐
抢机遇,抓发展 含山吹响项目攻坚“冲锋号” ■通讯员 李佑胜 王梦怡 王超群 胡海波
抢机遇,抓发展含山吹响项目攻坚“冲锋号”■通讯员李佑胜王梦怡王超群胡海波2月22日,含山县召开“抢机遇、抓发展”暨“项...
含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含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