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扶贫队长的脱贫计划 争分夺秒 不胜不休
虞伟
杨世木(右)
陈龙(中)了解贫困学生上网课情况
马家贤(左一)到贫困户家摸排调查
陈后方(右一)查看沟渠硬化项目
夏扣平在进行贫困户信息收集
夏玉平(中)在查看金菜地瓜苗生长情况
汪建忠(中)在村口卡点值守
文月兰(右一)在周集村卡点进行疫情防控
肖尚文
■文/图 记者 邓婷婷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
大宣村口的防疫卡点,陈后方一边值守夜班,一边不忘谋划着今年的脱贫计划;皂角村的“金菜地”里,夏玉平带领村民种下新品种甜瓜“和州脆蜜”;五里村的千亩稻田旁,马家贤发挥所长指导着种植大户放水养田……一刻也不耽搁、一步也不停歇,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们正以火热的激情、饱满的状态,奋战在脱贫一线。
播下种子,收获希望。在2020年的春天里,让我们来听一听,扶贫队长们都种下了怎样的脱贫希望。
念好“山字经” 白衣染茶香
“三年前第一次来白衣村,我是颠着来的。”谈起自己驻点的含山县清溪镇白衣村,虞伟笑称是真正的“开门见山”。坐落于美丽的苍山脚下,拥有1.3万亩的山场资源,却也因山阻隔、交通不便,白衣村始终藏在“深闺”,家底薄、村民穷。
三年后,虽然依旧是“翻山越岭”,但驱车直入,旁边的景色不一样了:宽4米的水泥路串起了散落于山间的各个自然村,班车通到了家门口;一座座当家塘、水库和抗旱水渠沿山而建,让农民种地不再只靠“天”;药材生根、油菜在田,鸭子下水、小鸡上山,一个个特色产业,让这片山地开始生“金”……不仅摆脱了“穷帽子”,村民奔小康的信心也是十足。
“我们还得有个主打精品产业。”虞伟看着山头上一片片“别人家”的茶园,动起了心思。他一方面找上了这些“大户”游说、取经,另一方面开辟村集体茶园,以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大户共同经营,打造白茶产业。春节前夕,村里还利用农闲时期,及时清理山场、开辟茶园、外购茶苗,种下了50亩茶苗。
现如今,连点成片,白衣村的茶园规模已超2350亩,距离“人均一亩茶”的目标越来越近。眼见着200亩的村集体茶园将迎来首次采摘,虞伟除了防疫之外,要忙活的事情也多了起来:喊来种茶专家上门指导,联系采茶工人随时待命,村级茶叶加工厂所需的理条机、吹选机等设备采购得抓紧招标,“另外20亩的茶苗种植也不能等。”
“我们还联系了浙江茶商、电商平台等,积极拓宽茶叶销售渠道,确保茶叶有多少、销多少。”虞伟表示,随着茶叶种植、采摘、制作、销售产业链的形成,村自产茶叶商标注册也正在积极推进,力争突出特色打响品牌,让白衣茶叶香飘万家。
打好旅游牌 走稳脱贫路
2月20日一大早,刚结束防疫执勤,杨世木又闲不住得往地里跑了。见到农业大户凌昌喜第一句就是:“芍药已经开始发芽了,田间管理不能耽误。”这边,芍药到了5、6月份就是一片花海;那边,80亩的猕猴桃在成熟期可以采摘;山下的水稻田要清沟开始稻虾共养,山上的白芨也要早点除草清淤……手指到哪儿,杨世木的蓝图就画到哪儿。
前有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老鹅汤美食村,后有集观赏、采摘、垂钓于一体的太湖山生态园;既可在真人CS基地项目里动若脱兔,又可在太湖禅意手工植染工作坊里精心体验;还能观光渡江战役野战医院旧址,看看美丽乡村如画风景……太湖山下太湖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不会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村落,竟然会成为含山县“绿游游”旅游扶贫工程的样本,以“网红”的速度扬名。
“每逢节假日,从合肥、马鞍山来进行亲子游、研学农事体验游的游客络绎不绝,直接给当地村民带来成千上万的收入。”杨世木说,在火热的乡村游带动下,本地自产的瓜果蔬菜、肉禽蛋类,也搭着旅游专列、乘着电商翅膀进了城市居民的餐桌,宝贵的生态资源正“变现”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名气打出去,杨世木的下一步脱贫计划也开始付诸实践:创客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天鹰文化户外拓展射击训练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提上日程,原本的村部即将变身空军训练营房;太湖山隧道泉水提升灌溉水利项目,不仅可以确保村民旱涝保收,清冽的泉水还将走上生产线;鼓励八姓村农家乐和民宿发展,为贫困户打开脱贫致富的梦想之门。“为了能过稳好日子,我和乡亲们一定会再加把劲!”杨世木说。
厚植经果林 桃李满东山
3月2日,随着第一节空中课堂的开播,马鞍山市中小学生正式在线上开启了新学期。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扶贫队队长陈龙忧心着村里9名贫困学生的上课情况,一大早就开始了走访摸排。在得知他们都具备良好的网课学习条件后,这才放了心。
有学习条件的背后,是家庭条件的提升。这些年,为改善贫困户家庭条件,陈龙一家一户摸排整理,“对症下药”,终于获得起色: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创建“小河村”牌大米,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帮扶等,让贫困户分享产业红利;金融信贷、技术支持,让贫困户养起了猪羊鸡鸭,掌握生财之道;不断走村入户宣传,提供公益性岗位,扶志扶智实现自力更生……
不仅如此,他还争取资金在花山口建起了“便民桥”,架起了200盏太阳能路灯;利用在商务部门工作过的经验,大力发展电商平台,助力脱贫。
“成绩有了,但绝不敢掉以轻心。”陈龙说,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是今年的重中之重。他将着力做好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以及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精准落实到位各项扶贫政策。
他还计划着给扶贫产业追追肥、松松土,培育得“壮实”一些:实施冬梅苗木二期项目70亩种植,合作褒山、新港、桥联三个村加大开发褒山经果林项目力度,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一村一品“桃李东山”果树种植项目,争取把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给村里把路铺上,还要铺平铺好。同时,通过完成大小牛洼村道和东山河道路拓宽项目,看花水库溢洪道拓宽等水利项目,新建李腊鹅村文化大舞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实现“画里农家、田园风光、庭院美化,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
扶贫更扶志 激发内动力
作为农业专家,马家贤比谁都清楚不误农时的重要性。春节过后,他就忙得脚不沾地,除了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松懈外,大棚里集体变红的草莓等着找销路,上千亩的“金稻渔”项目等着进一步技术指导,百亩黄桃园也需巩固提升……“每一个项目的发展,都关系着村集体和村民的切身利益。”他说。
2019年5月,刚上任含山县仙踪镇五里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马家贤就盯上一个项目。随着龙虾成为美食中的“爆款”,养殖小龙虾成了众多农民的选择,销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眼见村里近千亩“金稻渔”稻虾共养项目中的龙虾即将成熟,该如何破题?马家贤发挥所长,请来诸多专家,增加大规格龙虾比重,推迟龙虾成熟上市时间,最终将龙虾售出价格每斤从十几元提升至二十几元,推动每亩田纯利率达到2000多元,让贫困户们的分红更有成色。
“有技术,才能走长远。”“仅靠政府,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这些都是马家贤的口头禅。对于他来说,进入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扶贫在扶志。为此,他带领着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研究制定着脱贫方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养村民良好生活习惯,有一个良好的村容村貌;继续运行“扶贫志愿者爱心超市”,通过实际表现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季节不等人,有序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马家贤说,今年村里计划投资40万元,与六衖村、骆集村、金洼村合作共建茶叶基地200亩,整合中草药种植项目;继续实施800亩“金稻渔”和谋划4151亩高标准农田立项,草莓采摘园、百亩黄桃园、淡水养虾基地、农机植保等产业提升,争取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谋划六大项 大宣振兴时
2019年5月,陈后方正式接过含山县昭关镇大宣村扶贫接力棒,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从那以后,他几乎天天在村里转悠,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以至于今日,村民看到他,一句“来了啊”就打发过去,像是“自家人”。
在走访中,他了解到旱情当前,村民近5000亩稻田用水存在难题,也是在走访中,他发现村里有一个已荒废5年的提水灌溉泵站……“立马续建泵站。”说干就干,陈后方奔走协调、争分夺秒,解决修建经费、施工人员、设备运输等难题,通过铺设塑料雨布在地面开辟出一条简易水渠,仅短短5天就让泵站重新运行了起来,源源不断地水源通往千亩良田,缓解了旱情。
农田粮食丰收了,农民的心也打开了,脱贫的意志更加坚定了。在陈后方的带领下,2058棵青檀树种到了村民家门口,将在未来成为“摇钱树”;在他的倡议和带头下,市委党校捐款3万元,用30盏路灯照亮村落;2.4公里的入村道路得以拓宽,急转弯处有了安全护栏,7个出入口治安监控更是在此次防疫中发挥了大作用。
“当前,我们已经谋划了六个项目,资金也基本筹集到位,就等着开始干了。”脑袋里有想法,口袋里有钱,陈后方直言:“振兴大宣正当时”。他介绍,产业项目中,第二批约4000棵青檀树苗即将到位,1000只湖羊养殖项目也已获县里审批;废弃失修的大宣小学将被改造成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进行造价编制;提水灌溉泵站配套的350米沟渠硬化项目将开工建设;村民大舞台也将同步开工,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大宣村口到村部道路拓宽工程的25万元资金已经落实;遍布村里的“大喇叭文明驿站”不久将用来传播党的声音,凝聚民心力量。
战“疫”不误稳就业 扶贫车间复工忙
和县石杨镇绰庙社区,在家门前的阳光棚内,贫困户武文成正戴着口罩熟练地叠着包装盒,“车间还未复工,他们就将材料送上门加工,让我们在疫情期间也有收入,真的很感谢。”他感激地说。
疫情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一边是贫困户居家没有收入,一边是扶贫车间压了许多订单,怎么办?扶贫工作队队长夏扣平说:“一起抓!”他和社区干部、扶贫车间工作人员一起,将包装盒、手链等产品的加工原料逐一送到村民及14位贫困户家中,待他们做好后放在家门口,再通知车间安排专车专人取回,整个过程无任何接触,收回的产品放到车间统一堆放。“我们也正在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车间尽快复工,订单尽早发出。”他说。
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是在疫情期间的选择。绰庙社区资源条件差,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达90%以上。为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该社区通过建立扶贫车间等多种就业载体,不断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在夏扣平等人的帮助下,92名贫困人口外出、本地就业;30名贫困人口走上金钥匙公益性岗位;19户贫困户参加了特色种养技术及就业技能集中培训,走上致富之路。
“今年,我们将继续经营好村劳务公司,加快复工进度,为贫困户及村民开辟就业渠道的同时,增加村里经营性收入。”夏扣平说。同时,社区还将发挥金菜地、大和食品、华安油脂、林海园林等带动作用,推进产业扶贫进度;加快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复工进度;及时启动贫困户技能、健康等摸排,全面核实贫困户家庭信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加强帮扶力度。
“只要有了精神头儿,村民致富就不愁。”夏扣平说,2020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
金菜地里种“金”瓜 畅通渠道共致富
“进不来,想办法也要进。”2月下旬,和县疫情形势严峻,交通运输受阻,善厚镇皂角村定下的20亩新品种甜瓜“和州脆蜜”的瓜苗进不来,这让扶贫工作队队长夏玉平很是着急。多番联系、几方协调,最终瓜苗进入“绿色通道”,顺利来到了“金菜地”。“如果管理得当,5月份就可上市,行情好的话20亩地毛收入就有18万。”夏玉平看着瓜苗,就像看到了希望。
从特警队长变成扶贫队长,夏玉平做事依旧雷厉风行。刚驻村,他就以33.34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滁江龙虾专业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稻虾连作产业;利用帮扶资金,兴办家禽养殖基地,聘请有养殖经验的贫困户代为饲养;流转土地,建设钢架大棚30亩和露天蔬菜地70亩,打造起了“金菜地”。
几年下来,稻虾连作主导产业升级,龙头企业规模扩大,全村稻虾连作面积约7600亩,从事稻虾连作的农户近400户,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金菜地里,口感地道、纯正、爽口的绿色瓜果蔬菜常年供应。
种养得好,更得销得好。村里帮助发展产业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解决农产品销售;通过联系帮扶单位食堂定点配送及电商等市场化运作;及时同包保单位负责人协调沟通,开展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集中落实消费扶贫活动;与瓜果批发商签订“包销”协议……三年来,家禽销售额达40余万元,金菜地销售额30余万元,卖出虾稻米8540袋8.5万公斤。
“给全村贫困户分红13万元,疏通沟渠塘坝1.5公里,新挖了20口当家塘,实施了大安自然村至大郭自然村道路扩建工程……”挣来的钱去了哪儿,夏玉平同样明明白白。“今年,我们还得在主导产业升级和拓宽销售渠道上下工夫,让村里富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他说。
挖掘红色资源 发展红色旅游
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2019年,汪建忠到和县西埠镇腰埠村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时,该村早已于2017年底完成了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任务,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在突破20万元的大关上努力前行。“但巩固脱贫成果的压力仍然不小。”
为把村情户情摸透摸准,做到心中有数,汪建忠带领队员开始走访。他在走访中发现,王仙自然村至今不通水泥路,乡亲们生产生活不方便,要求修路的呼声比较高。要想富,先修路。他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道,多次赴市县交运部门拜访对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的支持。去年11月份,在市县交运部门的关心下,王仙自然村道路终于纳入和县2020年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争取到投资金额94万元。一条宽4.5米、总长0.63公里的道路就将在今年开工了。
“但要想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发展产业。”在一个偶然机会,汪建忠得知新四军和含支队曾经在腰埠村大高自然村一带活动过的消息后,一个点子立马涌上心头:腰埠村附近有香泉旅游区、鸡笼山半月湖风景区、林海生态园等旅游景点,加上大高自然村又是省级美丽乡村,“如果能把这个红色资源挖掘出来,发展红色旅游,难道不是一个好思路吗?”
说干就干,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商量后,他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另一方面积极赴市文旅局拜访对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2020年,我想邀请相关专家帮助腰埠村编制一个发展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然后根据规划和实施方案分步设施。”汪建忠说,到时候,搭着红色乡村旅游的路子,多开几家农家乐、建个生态观光园,在巩固脱贫的基础上,也把大家伙奔小康的底气提起来。
大决战的状态 倒计时的节奏
自打春节过后,走出城市、钻入村里,马鞍山市唯一的女扶贫队长就再也没回过家。“每天过得都像在打仗。”她说,一边是疫情防控,巡查、宣传之余,要打电话争取防疫物资;一边是春耕生产,菜地里等苗下种,农田中肥料渐缺,得联系相关部门、厂家,“电话都被我打得滚烫。”
“疫情防控不能松劲,脱贫攻坚一天也等不得。”文月兰说,到年底只剩300天,必须按照倒计时节奏推进。“脱贫任务虽然完成,但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消失,也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我们还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
返岗后,文月兰第一时间前往贫困户家中,对村里贫困群众、“老弱病残”的身体状况来了个大调查,同时就贫困户外出务工意愿、就业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摸底统计和征求意见。
有劳力的在外打工,留守的有啥能干?文月兰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靠产业。她一边积极向贫困户宣传特色种养业扶贫政策,一边帮助他们做好申请、审核公示、验收、产业补助发放等一系列服务工作,24户贫困户继续走上特色种养业,4户贫困户参与到菊花种植项目中。
而在电话里,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益社团、工厂企业等,都成了她拉扶贫项目、求扶持资金的“化缘”对象。近些年来,市、县扶贫资金陆续到位,泰尔重工给予周集村扶贫慰问资金36.2万元,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帮了大忙。“有了钱,才好干事。”她说,周集村何三至乌龙闸项目已进入设计招标阶段,等着开工;沟塘清淤、村容整治等工作已做好复工准备。“我们将继续厚植农业‘家当’,擦亮农村‘颜值’,提升农民‘底气’,推动乡村振兴,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产业握在手里 致富永不停步
瓜蒌产业基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丰收,累计销售60余万元,带动23名周边村民及贫困户稳定增收;石斛产业每年为村增加经济收入15.84万元,为每户贫困户增加固定收益5000元;农业观赏、采摘为内容的生态农场广受欢迎,2019年销售草莓收入3.99万元,黄桃2.95万元……
产业扶贫在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官塘村的脱贫路径上一直都是“挑大梁”。进入收官之年,也不例外。“我们将牢牢把产业握在手里,为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不遗余力。”扶贫工作队队长肖尚文思路清晰。
官塘村瓜蒌种植产业基地,是官塘村第一个扶贫产业基地项目,有特色、有市场、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我们将在162.9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瓜蒌种植规模,巩固产业薄弱环节,延伸扩展产业链,强化高质量管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他说。
同时,该村开展入户发展特色产业动员,帮扶引导贫困户参与水产、设施蔬菜、观音柳种植等6大类10小类特色种养业;把小农生产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鼓励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发展,拓宽农产品加工、销售渠道;壮大观音柳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渠道;建立扶贫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有机瓜果、观音柳等,提高贫困户收入;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带动区域石斛、优质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发展,全面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届时,我们将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惠及所有村民。”肖尚文说,村里将设定科学合理收益分配方案,既扩大再生产又服务改善民生,并奖励先进、资助困难,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用于修建道路、修缮房屋、建设公益性项目。“在贫困户全体脱贫基础上,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芮苏静是含山县运漕镇卫健办主任、劳保所所长。在孩子的眼里,这个妈妈不诚实,爱“骗”他。1月26日,大年初二,早上6点左右,天还...
含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含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