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脱贫攻坚中的暖心事 记者 邬刚 通讯员 程汗

马鞍山日报 2020-01-19 04:15 大字

1月15日,小年前的两天,含山县下了一场雪。虽然天气预报只是雨夹雪,但到了下午3点,地上已经有了积雪,天气愈发寒冷。在这样的天气里,记者走进含山县仙踪镇。

作为含北重镇,这个镇子下辖16个村和3个社区,其中有4个贫困村。在春节即将到来的喜庆日子里,这里的村民是不是已经准备好过年了呢?

踏着地上的雨雪,走进仙踪镇的金洼村,迎面就遇到很多村民。他们手里拿着年货,不时传出说笑声,让安静的村庄一下子生动起来。

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

金洼村的办事大厅里,扶贫工作队队长朱大荣,正在和贫困户龚叶平通电话,询问雨雪天对土鸡销售的影响。

今年53岁的龚叶平,因为先天性视弱遗传,从小视力不好,小学毕业后就在家门口附近窑厂打砖,37岁那年彻底看不见了。2011年申请低保,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基本的生活有了兜底保障,可龚叶平却不愿意闲着,主动找到朱大荣,申请养鸡。“虽然我眼睛看不见,但我心里有把握,确定能养活养好,请放心。”

朱大荣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2017年4月就来到金洼村。几年来,他和同事们往来于沟沟坎坎,穿梭在家家户户,看看谁家还有啥困难。对于龚叶平,朱大荣隔三差五就会和他聊聊,问问养殖的近况和生活上的难处,不仅帮助买了养殖用的风扇,而且还帮助联系鸡的销路。

2019年,龚叶平养鸡就有7000多元的收入,加上特色种养业的补助3000元,除去鸡苗、鸡棚和粮食喂食外,也有近万元的收入,实现了“养鸡脱贫”。

王仁全也曾是贫困户中的一员,他是土塘自然村人,妻子有慢性病和结扎后遗症,本人患有高血压、脑梗等慢性病。因为儿子去了外地,家中只有老两口。幸运的是,村内的秸秆制粒厂给王仁全这样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打捆运货、上机烘干的工作咱都能做。最关键,这是家门口的工作呀。” 王仁全的言语中流露着喜悦。

朱大荣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在秸秆制粒厂工作的有6名贫困户及困难户,年收入在1.5万元到2万元,脱贫的内生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志愿者:用积分换东西

“仅靠政府,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仙踪镇提升了村民在扶贫志愿服务中的参与热情,得到了村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五里村党总支书记凌祖江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村里,记者走进了全市首家“扶贫志愿者爱心超市”。超市的面积不大,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洗发水、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每件商品下方都标注着对应的积分。但仔细一看,很多货架已经空了。

“爱心超市实行积分兑换制,参与者将获得一个‘爱心存折’,需要通过开展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取积分,用来领取这些商品。货架的上东西越少,说明参与的志愿者越多。”凌祖江说。

凌祖江介绍,为保障扶贫志愿者爱心超市规范有序运行,五里村还研究制定了《五里村扶贫志愿服务超市积分管理细则(试行)》,成立以村书记为组长的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工作组,并设积分管理员1名和监督员2名,保证积分获取兑换的公开公正公平。(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三尺平台彰“初心”平凡岗位践“使命” 记含山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雷莉莉

记含山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雷莉莉

含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含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