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为本 以“居”为先 市住建局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马鞍山日报 2019-12-10 22:07 大字

民以居为安。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观四周楼房高耸林立,“我想有个家”,是所有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城市新市民的共同期待与梦想。今年以来,市住建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三大民生工程,推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群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真正实现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的转变。

“挪窝”拔出“穷根”

155户农村困难群众入住新居

“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聚力脱贫攻坚,市住建局不遗余力。

“安居”是“乐业”之本,只有“挪穷窝”“拔穷根”,开对方子、找准路子,解决众多农村困难群众最为关心的住房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人口真正摆脱贫困,迈好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为此,自2011年开始,马鞍山市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为近2.9万户农村困难群众新建、修缮房屋,让困难群众走上安居乐业之路。今年,市住建局坚持将主题教育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决胜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聚焦问题找差距,研究举措抓落实,着力打通危房改造“最后一公里”。

市住建局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开展新一轮农村困难群众危房鉴定,摸清危房动态底数,认真测算危房等级和面积,精准认定对象,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做好“一户一档”。

“老房子比我年纪还大,又小又矮、阴暗潮湿,四处漏风漏雨不说,就怕哪天倒下来砸到人。”黄家斌住在和县历阳镇太平村,因家庭贫困,“盖新房”就如一座大山挡在他脱贫的路上。

今年,黄家斌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政府补贴2万元,推倒了旧屋子,盖上了新房子, 60平方米的房子,客厅、卧室、厕所、厨房一应俱全,白白的墙面、漂亮的瓷砖,“我总算有了令人安心的新家。”黄家斌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马鞍山市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分为新建、翻建、修缮加固等,新建、翻建补助2万元,修缮加固补助0.6万元。在实施危房改造中,马鞍山市合理确定危房改造方式,强化全过程监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进工程进度,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及时解决建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专款专用,补助资金于竣工验收后30日内直接足额打卡到户。

“政策执行得是又快又好,真是多亏了各级政府和住建部门啊。” 钉上“农村危房改造户”的红牌子,历阳镇东河村五保户戴开平说要时时将政府的恩情记在心里。今年,他的老宅被确定为危房,之后短短几个月,登记入档,推倒翻建,新房子刚刚入住,政府补贴的钱款就已打到了他的账户上,让他还上了盖房子的工钱。

目前,今年全市155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圆满完成。

“棚改”告别“蜗居”

8145套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

“看,前面那栋楼就是咱们的新房。”11月底,王庆祥老两口来到郑蒲港新区镇淮花园安置房四期工程项目现场,看着一栋栋整齐宽敞的新房拔地而起,想象着不久的将来就能在这里生活,老两口开心不已。

据悉,该项目共有8栋单体住宅,建筑面积为15.6万平方米,可安置棚改居民1248户。虽为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但建设标准和档次均比照商业住宅小区,不仅商业、教育与医疗等配套完善,而且道路、健身和停车等小区基础设施齐全,绿化、景观也是匠心独运。

有的小区已经成形,有的小区才刚刚开始。在和县高巷安置小区二期工程现场,挖掘机轰隆作响,数米深的坑里正竖起粗壮的柱子。谁会想到,曾经的这里,平房拥挤、道路狭窄、路灯不亮,家家户户都“蜗居”在一方小天地里,环境恶劣。“未来的这里,不仅有宽阔的住宅,还有配套的商业等。”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工程共有两栋楼为综合楼,总面积约2.08万平方米,今年3月开始进行保障性施工,预计24个月内完成建设交付。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是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基本、最直接的举措。”正如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沈长结所言,2019年,市住建局结合“两治三改”专项行动,精心谋划部署,全力以赴推进,全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3039户,完成目标任务108%;基本建成8145套(含公租房1241套),完成率141%,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市住建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完善棚改资金拨付等政策,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建立派单机制,严抓督查考核,优化服务保障。在推进过程中,实施项目挂图作战,全程掌控、及时解决项目问题;实行一事一议、一点一策,集中研究解决资金、项目规划、政策规定等问题,加快续建安置房竣工交付。

下一步,根据市委市政府棚改工作部署,市住建局通过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花山区、雨山区、慈湖高新区开展的棚户区改造专题调研结果,计划分两个阶段、三年完成中心城区75个棚户区地块21695户改造,2020年中心城区改造8393户棚户区,拟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土地规划性质调整、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模式筹集资金,积极谋划安置房建设用地6宗,拟异地新建安置房8665套。

“好看”更要“好住”

19个老旧小区改造人性化十足

崭新的沥青路面铺进了小区,杂乱的电线都被捋顺打捆紧紧贴在墙上,斑驳的外墙换成橘黄相间的新颜……11月21日,走进位于含山县城中心的翰林小区,俨然看不出这是一个已有十几年房龄的老旧小区。“原来真的是脏乱差,现在完全变了样,堪称白净美!”居民蔡炳生觉得最称心的还属多了停车位,自家的车子有位子停了。

颜色统一的居民楼换了新装,平坦实用的休闲场地广受好评,规范施划的停车泊位井然有序,宽敞整洁的楼前道路令人眼前一亮,整改后的老旧小区越来越好看。“可好看还不够,还得好住。”市住建局物业科科长余张伟要求“很严”。为此,含山县中央花园小区里的楼道间多了适老性扶手,安防系统建设里人脸识别系统成了“标配”,充电桩扎根在了停车棚里……

再走进雨山区的半山花园社区,一提老旧小区改造,老百姓的赞扬是不绝于耳。靠山部分开挖水沟分流泄洪,增设了晾晒架和乒乓球场地……事儿虽小,却都改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光是改造这件事前后就开了八九次会,边改造边征求意见,进行方案调整,才有了最终让全体居民满意的改造版本。”余张伟说。

群众认可是最重要的评价维度。今年,马鞍山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程按照“早开工、早完成、早受益”的工作思路,本着“听民情、顺民意,解民忧、管长远”的理念,在项目前期摸排和方案设计阶段充分征求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居民各方主体意见,进一步细化项目方案。

马鞍山市不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道路铺设、污水管道疏通、绿化补植、增设停车位、安装公共部位门窗、弱电管网整治等基础设施、公建配套、技防设施改造与完善,还大力实施节能化改造和“适老化改造”,采用新型材料遮阳隔热,使用太阳能路灯,引进一键呼救系统,配置无障碍设施、健身器材、康复训练器械等,实现了老旧小区改造从过去的基础性改造向功能性改造的转型。同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加大项目进展督导力度,强化项目现场管理和跟踪监督,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各项目按序时进度开工完工。

截至目前,全市三县三区1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改造累计投入1.4亿元,其中13个项目已经完成竣工验收,剩余的6个项目正在组织补缺补差,验收完毕以后引进物业进行管理,力求给老旧小区居民提供更托底的安全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方便的日常生活。

新闻推荐

惯偷多次盗窃工地电缆

本报讯(通讯员宋婕记者李斐)11月底开始,合肥市瑶海区裕溪路与郎溪路交口附近,一男子连续多天“搬家”式盗窃同一在建工地电线...

含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含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